束缊请火的意思、束缊请火的详细解释
束缊请火的解释
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緼”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 唐 李德裕 《积薪赋》:“时束緼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緼,一本作“ 藴 ”。亦省作“ 束緼 ”、“ 束藴 ”。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 临邛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 邯郸 下客,效处囊於 赵 相。” 宋 林逋 《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緼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唐 白居易 《得景娶妻三年无子舅姑将出之诉云归无所从判》:“虽配无生育,诚合比於断絃;而归靡适从,庶可同於束藴。”
词语分解
- 束缊的解释 亦作“束薀”。.捆扎乱麻为火把。 唐 康骈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王师五千列阵而出,于时束藴居后,约战酣而燎。” 宋 刘克庄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词:“束緼宵行十里强
- 请火的解释 乞求火种。《韩诗外传》卷七:“臣里妇与里母相善。妇见疑盗肉,其姑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安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
专业解析
束缊请火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字面解释
•束缊:指捆扎乱麻或破布(“缊”指乱麻、旧絮)。
•请火:指向邻居借火种。
字面意为将乱麻捆扎成火把,向他人求借火源,后引申为求助于人或为人排解纠纷的行为。
二、典故出处(核心来源)
该成语典出《汉书·蒯通传》:
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
故事中,邻居老妇通过“束缊请火”的举动,巧妙化解了婆媳矛盾,后成为代人调解的象征。
三、引申义与用法
- 代人求情:指通过间接方式帮助他人化解困境,如《辞海》释义“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 求助引荐:引申为借他人之力达成目的,如唐代诗人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中“分火望于邻妇”即化用此典。
- 智慧斡旋:强调以委婉策略解决争端,体现中华文化中“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
四、现代应用示例
• 在调解社区矛盾时,居委会常以“束缊请火”的方式促进双方和解。
• 学术研究中引用此典,喻指通过第三方协调沟通(如《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用例)。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第5卷,第128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修订版。
- 《中华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网络扩展解释
“束缊请火”是一个古代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读音:shù yùn qǐng huǒ
- 字面意思:将乱麻捆成火把(束缊),向邻家借火(请火)。
- 比喻义:指在困境中求助于他人,或为他人排解纠纷。
二、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汉书·蒯通传》,后《韩诗外传》也有类似记载。
- 故事背景:
- 一位婆婆因家中丢肉误会儿媳偷窃,将其赶出家门。邻居为帮助儿媳,假借“狗争肉致死需火化”为由,向婆婆借火,巧妙化解误会,使其追回儿媳。
三、结构与用法
- 语法结构:连动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或褒义(部分早期文献标注为贬义,但现代多用于中性或积极场景)。
- 近义词:束缊举火、束缊还妇。
四、例句参考
- 古籍用例:“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
- 现代语境: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经理不得不束缊请火,向合作方寻求支援。
五、注意事项
- 字形变体:也写作“束蕴请火”“束藴请火”,但“束缊请火”为标准写法。
- 使用场景:适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汉书》或《韩诗外传》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哀词爱顾霸道包复卑隘不毛柴房孱夫毚欲臣司丹丘生吊问东谷咄咄恩知封诰高顶关钱跪膜聒叫顾托横政亨煮盒子会红杏出墙辉彩徽织胡塞菁英进站刻核客室凉吹两楹料外钱漏渫埋名髦倪髦徒濛胧邈然彷摹碰簧锁评閲切峻轻妙囚録取奉人彘省答舍弃慑悚收文丝绳俗监索性套括跳波翫赏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