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的意思、咄咄的详细解释
咄咄的解释
[tut-tut;threatening;menacing;aggressive]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详细解释
(1).感叹声。表示感慨。《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 ,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2).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3).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
词语分解
- 咄的解释 咄 ō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 表示呵叱:“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咄的解释 咄 ō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 表示呵叱:“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咄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基本含义
-
读音
拼音为duō duō(阴平声),发音短促有力,常用于感叹或强调语气。
-
核心意义
- 感叹词:表示惊诧、责备或感慨。
例如:“咄咄怪事”指令人惊讶的怪现象,“咄咄称奇”形容对某事感到惊奇。
- 形容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状态。
如“咄咄逼人”指态度强势,给人压迫感。
二、具体用法与语境
-
感叹用法
- 源自古代文献,如《后汉书》中“咄咄子陵”表达感慨。
- 现代多用于书面语,如“咄咄!此事竟如此离奇”。
-
形容气势
- 强调紧迫性或攻击性,如“形势咄咄逼人”指情况紧急需立即应对。
- 也可描述人际交往中的强势态度,如“他说话咄咄逼人”。
三、成语中的运用
“咄咄逼人”是最典型的用例:
- 出处:最早见于晋代卫铄《与释某书》,后《世说新语》记载了殷仲堪用此语批评下属的典故。
- 含义:既指言辞尖锐令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带来的压力。
四、例句参考
- 他咄咄逼人的态度让会议陷入僵局。
- 面对咄咄的质问,她始终冷静应对。
- 时间咄咄逼人,我们必须加快进度。
注意
- 日常使用中需注意语境,避免因语气过强引发误解。
- 在正式场合慎用“咄咄”形容他人,以免显得不礼貌。
网络扩展解释二
咄咄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口气或态度傲慢、自信,甚至略显挑衅。以下是对咄咄这个词的相关信息:
词义
咄咄:形容人的口气或态度傲慢、自信,甚至略显挑衅。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口、口
笔画:7画
来源
咄咄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封禅书文》。它通过重复的咄咄声音表达出主张或态度坚定的意思。
繁体
繁体字为「嘟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咄咄的汉字写法为「⺁口⺁口」。
例句
他以咄咄的口吻告诉我,他绝对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组词
咄咄逼人、咄咄逼人地、咄咄奉劝
近义词
傲慢、自信、自以为是
反义词
谦逊、谦和、和蔼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