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遗的意思、疏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遗的解释

疏忽遗漏。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初欲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遗”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疏”和“遗”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该词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 疏忽性遗漏

    指因粗心或未详尽处理而导致的事物遗漏,常见于文献校勘、事务管理等领域。例如:“古籍整理需严谨,若校注有疏遗,恐误导后世研究者。”

  2. 系统性缺失

    引申为制度或规划中存在不完善的缺漏,强调结构性不足。例如:“防汛预案若存在疏遗,可能扩大灾害损失。”

该词属于书面用语,语体色彩较为正式,常见于学术讨论或公文场景。近义词包括“疏漏”“阙漏”,反义词为“周密”“缜密”。词源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对“疏”的注解“通也”,以及“遗”的本义“亡也”,二者组合后产生“未尽其责而致缺失”的引申义。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疏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字义、文献出处及使用场景进行解析:

1. 基本词义
“疏遗”指疏忽遗漏,强调因粗心或未注意而导致的缺失。该词由“疏”和“遗”两个单字构成:

2. 文献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序:“初欲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此处“疏遗”指前人注解中的疏忽与遗漏,需通过修订补充完善。

3. 使用场景

总结
“疏遗”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对古籍的讨论或严谨的学术语境,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代。

别人正在浏览...

暗查拔罐子百动不如一静半部论语半吐半露报施豳人簿录草奏超授棽俪出犇楚梦云雨慈色从赋摧谢错带盗名字迭漏顶抗放官疯子院赅博冈岑膏火之费瓜纽关试红伞牋疏基金极乐国金棺京县金炉津童救死扶危鞠稚空前绝后帽舌缪错米行内衅霓襟旁纽縏结朋僚平分秋色蛐蟮绕脖子乳酸菌三北酸恨櫯枋廷争拓荒相应嚣尔宵游宫歇腿邪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