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录的意思、簿录的详细解释
簿录的解释
(1) [record,catalogue]∶事物的记录;典籍的目录
(2) [register]∶查抄登记(财产)
词语分解
- 簿的解释 簿 ù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 录的解释 录 (録) ù 记载,抄写:记录。载录。抄录。录供。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录。目录。回忆录。 采取,任用:录取。收录。录用。甄录(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笔画数:; 部首:彐;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簿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释义:
-
核心释义:登记、记录
- 这是“簿录”最基础的含义。指将事物、信息、人名、物品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格式登记在册子(簿册)上。它强调的是一个记载、登录的动作和过程。
- 示例: “簿录财产”、“簿录名单”、“簿录在案”。
-
古代特定用法:
- 登记财物的清单/册子: 在古代,“簿录”常特指登记、登录财物的清单或册子本身。这可以理解为“登记册”、“财产目录”。
- 查封、没收: 在更具体的语境下,尤其是在法律或官方文书中,“簿录”可以指官府对罪犯或涉案人员的财产进行查封、没收,并将其登记造册的行为和结果。这时它带有强制执行的意味。
- 示例: “官府簿录其家产”。
-
现代引申用法:
- 目录、名册: 在现代汉语中,“簿录”有时也引申指目录、名册、清单本身,即记录下来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记录的动作。
- 示例: “查阅古籍簿录”。
“簿录”一词的核心是登记、记录(动词),在古代常特指登记财物的清单或查封没收的行为(名词/动词),在现代也可指目录、名册(名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对“簿录”的释义最为详尽,明确列出了“登记”、“记录”、“登记财物的清单”、“官府没收罪家财产登记入册”等义项。这是解释该词最权威的辞书之一。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海》:作为综合性大型辞典,《辞海》也收录了“簿录”词条,其释义与《汉语大词典》相近,确认了其登记、记录以及特指查封没收财产登记的含义。来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虽然释义相对简洁,但《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录了“簿录”,解释为“登记财物的册子;查抄财产时登记造册”,强调了其作为名词(册子)和特定动作(查抄登记)的含义。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簿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一、基本释义
-
记录与目录
指对事物的记录或典籍的目录。例如在古籍整理、文献编纂中,常指系统性的目录汇编。
例句:章炳麟《国故论衡》提到“会计则有簿录”,即指账目记录。
-
查抄登记财产
古代特指官方对财产进行查抄并登记入册的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
例句:《新唐书》记载刘晏被查抄时“簿录其家”,仅发现少量书籍和粮食,体现其清廉。
二、延伸说明
- 词源与用法
该词由“簿”(册籍)和“录”(记载)组合而成,既强调书面记录的形式,也包含动作属性。在《北齐书》《奏请不簿录窦参庄宅》等文献中均有实际用例。
- 现代适用性
当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特定专业领域(如古籍整理)中。
参考资料
综合自沪江词典(高权威性)、查字典(中等权威性)及多部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爱民安身阿修罗变卦缤纷不干净簿録藏彄谗女沉迷臣衞电桥佃人雕残抵堮敌我矛盾地形图断齑块粥改编宫妾供输鼓钥昏昌浆水不交建竖娇婉急急忙忙京员金钱草觖冀窂浪两口子鳞杂漫不经心卯眼马蜩木梗人鸟俗氏宁体奴才挪借徘翔普告虔切青苹风情窝曲畏三考讪不搭的上下忙神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试期四序竦诮泰筮外公尪闇巫鼓咸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