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关试的意思、关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关试的解释

唐 宋 时吏部对进士的考试。合格者方能为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篇》:“近年及第未过关试皆称新及第进士。”《宋史·选举志一》:“登科之人,例纳朱胶綾纸之直,赴吏部南曹,试判三道,谓之关试。”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关试,吏部试也。进士放榜勑下后,礼部始关吏部。吏部试判两节,授春关,谓之关试,始属吏部守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关试(guān shì)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项重要考核程序,特指唐宋时期通过礼部进士科考试的举子,在正式授官前需经吏部主持的铨选考试。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一、核心释义

  1. 性质:吏部对及第进士的任官资格考试

    通过礼部“省试”(即进士及第)者,须赴吏部参加关试,通过后方能获得官职任命。此环节着重考察实际行政能力与礼仪规范,是科举取士与官员铨选制度的衔接点。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2. 内容:包含“身、言、书、判”四方面

    • 身:体貌端正
    • 言:言辞辩正
    • 书:书法工整
    • 判:公文判词写作能力

      其中“判”为核心,需根据模拟案例撰写司法文书,检验实务能力。来源:《辞源》(第三版)

二、制度背景与功能

关试源于唐代吏部铨选制度(称“铨试”),宋代沿袭并完善。其作用在于:

三、历史演变

知识拓展:关试的设立反映了古代选官制度对“通经致用”的双重要求,既需儒家经典素养,亦重行政实操能力,是科举体系成熟化的重要标志。

网络扩展解释

“关试”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指进士通过礼部考试后,还需参加由吏部组织的选拔考试,合格者方能正式授官。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1.基本定义

关试是唐宋时期吏部对进士进行的任职资格考试。通过礼部科举考试的进士(即“及第”),需进一步通过关试才能获得官职,标志着从平民身份正式转为官员。

2.历史背景与别称

3.考试流程与内容

4.意义与影响

总结

关试是科举体系中连接考试与任职的关键环节,体现了古代选拔官员时对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重考核。更多细节可参考《唐摭言》《宋史·选举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门鳌禁谤説本朝不瓤惭噱操嗔策驭乘间伺隙漴射除残去秽炊金馔玉椿堂赐赉撺掇道隅大有可观跌成东吕乡对子戏敦阅餩餩二郗遏云歌扶风帐工业电视狗跳墙还姓亨路轰輵后手不接猾黠扈从火逝狡诈及禄疾忙鸡鸣而起晋封警卫连衿缨军帑刻纳口筭肋肢令子蛮夏面诤鸣竽念合篇统飘藩坠溷飘风暴雨生次时绥收税外馆瓮尽杯乾文绮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