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学的意思、书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学的解释

(1).犹典籍。《后汉书·邓骘传》:“ 耿氏 教之以书学,遂以通博称。”《南史·后妃传上·韩兰英》:“妇人 吴郡 韩兰英 有文辞……及 武帝 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

(2).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南史·王慈传》:“ 慈 ……少与从弟 俭 共书学, 谢凤 子 超宗 尝候 僧虔 ,仍往东斋诣 慈 。 慈 正学书,未即放笔。”《周书·艺术传·冀儁》:“时俗入书学者,亦行束脩之礼。”《新唐书·选举志上》:“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説文》二岁,《字林》一岁。”《宋史·选举志三》:“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説文》、《字説》、《尔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三·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然非浅学所能辩也。”

(3).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学"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层面进行阐释:

一、书法艺术之学

指研究、学习书法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核心内容包括:

  1. 技法研习:涵盖笔法(如起笔、行笔、收笔)、字法(结构)、章法(布局)、墨法等书写技巧的钻研与实践。目标是掌握书写规律,提升艺术表现力。
  2. 理论探究:研究书法的美学原理、风格流变(如篆、隶、楷、行、草各体特征)、历史发展(历代名家与流派)、品评标准(神采、气韵、骨力等)以及书法与其他艺术(如绘画、文学)的关系。
  3. 文化承载:书法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书法不仅是技艺训练,更是对文字之美、文化精神与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中和、道家的自然)的体悟与传承。

二、古代教育制度中的专科学校

特指中国古代(尤以唐宋时期为盛)设立的、以培养书法人才和文书官吏为目标的专门教育机构:

  1. 设立背景:因应国家治理对文书书写规范化和艺术性的高要求而设立。
  2. 教学内容:
    • 核心:以研习篆、隶、草三体为主,要求达到精通的程度。
    • 辅助:兼习《说文解字》等文字学典籍(理解字源结构)、《尔雅》等训诂学著作(掌握字义),以及儒家经典(培养文化素养)。
    • 实践:临摹历代名家法帖。
  3. 目标与功能:主要为国家培养精通书法、熟悉文字的专门人才,服务于朝廷文书誊写、典籍编纂、金石篆刻等工作,是科举制度之外的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书学”一词,既指向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书法艺术及其学术研究体系,也特指历史上曾存在的、以书法为核心教学内容的官方专科教育机构。它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文字书写艺术的高度重视及其制度化传承。

主要参考来源:

  1. 《中国书法大辞典》(梁披云主编,香港书谱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对“书学”作为书法艺术学科的定义、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有权威阐释。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提供了“书学”作为古代专科学校的基本释义和历史背景。
  3. 《新唐书·选举志》 / 《宋史·职官志》:记载了唐宋时期设立书学机构的具体情况、学生选拔、教学内容及隶属关系(如宋代书学曾隶属国子监)。
  4. 孙过庭《书谱》:作为重要的古代书法理论著作,其论述内容本身即是“书学”(书法艺术之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书法技法和理论的深入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书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语境和学术领域有所不同。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1.典籍与文献


2.书法学习与教育机构


3.书法理论


4.学科发展与历史演变


其他扩展含义


书学的核心围绕典籍、书法教育、理论体系展开,既是古代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理论的重要分支。如需深入了解具体历史著作或理论体系,可参考《书谱》《法书要录》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不可讳逋米菜肴超朗愁端蹙逼地带性缔结踧蹜髣像返金发忧峯岑赋钱概貌给据供电挂榜黑色金属哗吟划指间或嘉贽吉旦寄顿进设绝唱沮漳酷肖琅函潦灾连响料事如神里保邈绵蜜蜡谋翼鸟食平话千门謦咳气圈奇谈全宥热泪软碧深奥石道视觉爽发四人天思忆肃肃天上铜柱袜肚违欠乌踆无心炙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