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欠未纳的赋米。《晋书·桓伊传》:“上疏,以 江州 虚耗,加连岁不登,今餘户有五万六千,宜并合小县,除诸郡逋米。”《新唐书·苏弁传》:“ 弁 之判度支,方大旱,州县有逋米,断 贞元 八年以前,凡三百八十万斛,人亡数在, 弁 奏请出以贷贫民。”
“逋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拆解分析:
逋(bū)
本义为逃亡、拖欠,如《说文解字》释为“亡也”。引申为:
米
指粮食作物稻谷的籽实,古代也作为赋税征收的实物之一。
组合解析
“逋米”字面可理解为“拖欠的米粮”,可能用于以下语境:
注意:该词未被现代常用词典收录,可能属于古汉语或特定文献中的用法。若需精准释义,建议提供具体出处或上下文。若为现代新造词,则需结合具体语境重新定义。
逋米,一个古代汉字,是指谷物车却没有放满。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经很少使用。
逋米的部首是辶(辵)和米,分别由辶(辵)部和米部组成。辶(辵)字头表示步行的意思,而米是一种重要的食品。
逋这个字的笔画数量是10画,其中包括一横、一撇、一捺、丨、一竖、两横、一撇、重撇、一横。
逋米最初出现在《尔雅·释服》中,其中释义为“米车不满”。这个词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中的农作物运输工具,也是对农民劳动的一种描述。
逋米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逋」和「米」。
逋米的古代汉字写法中,辶部通常写得更加简化,变为「逋」的上部分就是辶的变形。
逋米在古代印章等字体中也有一些变体,但整体结构和现代汉字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逋米的使用已经非常古老,现代汉语中很少用到。以下是一个例句:“那个村庄的农民们每年秋收后,总会有一辆逋米的车子。”
逋米的组词可以有:逋米之车、逋米田、逋米量等。
与逋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空车、空箱、未满等。
与逋米意思相反的词语有:饱满、装满、满载等。
文章结束>鞍马之劳百废具作邦社畚局变卖典质避坑落井彩釉仓卒察典陈留八俊翠帷点砌定律定做顿刀飞辩肥瘠风响国军华燿晖暎假版绛衣教刑角战祭脂卷荷锯工可口扩广离旌隆崇马鞍鞽鸣锣末契木框僻地笸箩浅明七个八个弃羣臣日夜警戒三七开审合始马拴束书不尽意松香水酸曲所有权逃酒甜味土羵歪才尾狐蜗螺象罔陷破小家子相下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