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爽”。1.豁达豪爽。《新唐书·段文昌传》:“疏爽任义节,不为齷齪小行。” 宋 苏舜钦 《答章傅》诗:“清晨闯予门,疎爽见姿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少孤贫,不应荐辟,志况疎爽,择交於方外。”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在学中,独与 潘君 松 为厚交。 潘君 疎爽坦易,而公坚苦縝密。”
(2).奔放;豪迈。《朱子语类》卷一三四:“ 太史公 书疎爽, 班固 书密塞。”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常伦》:“ 常评事 诗疏爽有奇气。”
(3).疏朗清爽。 宋 范成大 《岩桂》诗之一:“风帘疎爽月徘徊,悵望家人把酒杯。”
(4).散开使凉爽。 宋 陈旉 《农书·用火采桑之法》:“外採叶归,必疎爽於叶室中,以待其热气退,乃可与食。”
(5).犹分明。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邂逅间,亲父子真天降,犹疑似梦还疏爽。”
“疏爽”是一个多义形容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性格直爽、豪爽,不拘小节。例如形容待人接物坦率自然,不矫揉造作。
核心义项
延伸用法
也可表“分明”之意,如明代文献中用于强调事物的清晰状态。
该词既可描述人的性格特质(直爽/豁达),也可形容环境、文风等特点(疏朗/奔放),少数语境下涉及物理状态(散热)。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释义。
疏爽(shū shuǎng)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指心胸开阔、豁达慷慨、待人热情大方的态度。它由两个部分组成:
疏(shū)是一个音义复合字,由“白”(bái)和“十”(shí)两个部首组成,表示清白、宽裕、宽松的意思。
爽(shuǎng)是一个同时具备意形合一和音义合一特征的字,由“犬”(quǎn)和“日”(rì)两个部首组成,表示犬吠声和阳光照耀的意思。
《疏爽》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献作品。繁体字是「疏爽」。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疏」字的古写形式为「隸」(lì),意为宽大;「爽」字的古写形式为「爽」(shuǎng),意为爽快、通透。
他的性格疏爽,处事坦诚,深受大家的喜爱。
她向每一位客人都展现了疏爽的态度,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疏落、疏阔、疏漠、爽快、爽利等。
近义词:豁达、开朗、大度。
反义词:拘束、拘谨、拘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