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赠送贺礼。《礼记·檀弓下》“ 晋 献 文子 成室, 晋 大夫发焉” 汉 郑玄 注:“ 文子 , 赵武 也。作室成, 晋 君献之,谓贺也。诸大夫亦发礼以往。”
(2).指所赠的贺礼。 唐 权德舆 《开州刺史新宅记》:“古之成室,主人落之,宾亦发焉。 德舆 与 文编 游久,聆其功善,寓此直书,用代发礼。”
“发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动词用法
指赠送贺礼的行为,常见于古代社交礼仪场景。例如《礼记·檀弓下》记载晋国大夫在赵武(文子)新居落成时赠送贺礼,汉代郑玄注释为「诸大夫亦发礼以往」。
名词用法
指所赠的贺礼本身。唐代权德舆在《开州刺史新宅记》中写道「用代发礼」,即以文章代替实物贺礼,此处「发礼」即指礼物。
词源结构:
“发”表示送出、给予(如“发兵”“发信”),而“礼”在古汉语中既指礼仪规范,也引申为礼物(参考《礼记》对“礼”的定义)。两者结合后,“发礼”特指礼仪性赠礼。
使用场景:
多用于重要场合如新居落成、官职升迁等,体现古代社会通过物质馈赠维系人际关系的传统,具有仪式性与象征性。
现代汉语中“发礼”一词已不常用,类似含义多由“送礼”“赠礼”等词汇替代。但在研究古籍或历史文献时仍需注意其特定含义。
建议结合《礼记》郑玄注及唐代文献案例进一步理解语境。
发礼是一个词汇,其意思是给予礼物或赠送礼品。
发礼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发(头发)和礼(礼物)。其中,发部首的笔画数为五画,礼部首的笔画数为四画。
发礼一词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在中国,人们非常注重给予礼物或赠送礼品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友好的方式。
发礼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發禮」。
在古代,发礼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发」字的古代写法为「髮」,意为头发。而「礼」字的古代写法为「禮」,在这种写法中,上方的一横代表礼物的包装,下方的两点象征礼物的内部。因此,「禮」字传达了给予礼物的含义。
1. 他发礼来感谢我对他的帮助。
2. 这个节日,我准备给亲朋好友发礼以示问候。
组词方面,与发礼相关的词汇有:发财、发福、礼品、礼仪、赠予等。
与发礼的近义词有:赠礼、馈赠、赠送等。而反义词可以是收礼,即接受礼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