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明寺》:“士庶异之,咸来观瞩。”
“观瞩”是一个由“观”和“瞩”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与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专注地注视或凝视,强调集中注意力观察某事物。两字均为动词,“观”指察看、注视,“瞩”则侧重目光的集中与持久性。
结构与发音
使用场景与例句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描述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例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士庶异之,咸来观瞩”,意为百姓因感到新奇而纷纷前来观看。
近义词与反义词
扩展说明
“瞩”单独使用时,本义为“注视”,如“高瞻远瞩”;而“观”既可指具体动作(如“观看”),也可引申为对景象或观点的表达(如“世界观”)。两字组合后,更突出观察的专注性。
《观瞩》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观察、注视。它是由两个字拼音组成,其中“观”是指观察, “瞩”是指注视、凝视。
《观瞩》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其拆分部首分别是“见”和“目”,其中“见”作为左边的部首,表示看见,而“目”作为右边的部首,表示眼睛、视觉。据此可以知道,“观瞩”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夏、目。
《观瞩》的总笔画数为25,其中“观”的笔画数为14,而“瞩”的笔画数为11。
《观瞩》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鄘风·采葛》中的文字。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有些字形会出现简化、繁化或变体等情况。相对于繁体字,简化字更加常见,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观瞩》字形都是以简化字为主的。
在繁体字中,“觀”代替了“观”,而“矚”代替了“瞩”,所以繁体字为“觀矚”。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时候,观瞩这个词的字形是由更多的横、竖、撇、捺组成的。
例如,“观”的古代字形如下:
口
见
而“瞩”的古代字形如下:
眼
勺
㐆
1. 他站在窗边,专注地观瞩着远方的风景。
2. 这个演讲引起了所有人的观瞩。
3. 老师的注视使得学生们更加专心观瞩黑板上的内容。
1. 观察:仔细看、留心看。
2. 看瞧:观察、看一看。
3. 入眼:引起注意、显著。
1. 注视
2. 凝视
3. 盯着
1. 忽视
2. 忽略
3. 偏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