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絶学的意思、絶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絶学的解释

1.弃绝学业。2.失传的学问。3.谓造诣独到之学。

详细解释

1.弃绝学业。《老子》:“絶学无忧。”《庄子·山木》:“ 孔子 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 宋 苏轼 《和桃花源》:“躬耕任地力,絶学抱天艺。”

2.失传的学问。《汉书·韦贤传论》:“ 汉 承亡 秦 絶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制宜。”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为去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 清 黄景仁 《董子读书台》诗:“ 广川 绍絶学,命世 伊 吕 儔。”

3.谓造诣独到之学。 清 恽敬 《<说文解字谐声谱>序》:“若夫成一家之絶学,求前人之坠绪,开后来之精识。”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高邮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所无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絶学"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据

一、《汉语大词典》释义

指濒临失传或已失传的学问体系。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

  1. 断绝传承的学术:因后继无人或社会变迁导致传承中断的专门学问,如古代某些冷门学派的技术、思想。
  2. 独一无二的精深学问:形容学问造诣达到当代罕有匹敌的境界(例:王弼注《易》,堪称絶学)。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二、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释例

强调学问的稀有性与传承危机:

"絶学"指失传的学术,亦指造诣独到、无人能及的学问。如:「他毕生致力于挽救濒临失传的絶学。」

来源: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网络版(链接

三、文化语境中的延伸含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隐含文化保护诉求,常与"抢救""复兴"等动词搭配,凸显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忧患意识(例:敦煌古乐谱研究是当代亟需拯救的絶学)。

四、词源考据

"絶"本义为"丝断"(《说文解字》),引申为"中断";"学"指系统知识。二字合成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朱熹《中庸章句序》称孔子"继往圣之絶学",赋予承续文化命脉的崇高语义,此用法深刻影响后世。

权威使用建议

在学术写作中需区分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絶学”(也写作“绝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解释,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含义

  1. 失传的学问
    指历史上因战乱、文化断层等原因未能传承的学术体系或知识。例如《汉书》提到“汉承亡秦绝学之后”,指汉代继承秦代失传的学问。

  2. 造诣独到的学术
    形容学问高深且自成体系,如清代恽敬所言“成一家之绝学”,强调学术的独创性。

  3. 弃绝学业
    原指主动放弃学习,如《庄子·山木》中“绝学捐书”,但此义现代较少使用。


二、延伸解析


三、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的权威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哀平卞忿贬杀餐霞饮景槎岈称停舂槀床沿醇儒绰态辞堂呆僗单桓旦种暮成道妪谛玩断垄飞浮雊雉升鼎管干酣游嗥鸣恒谈横造烘云托月教宗讥诮髻丫局碎筐簏览取良匠立员笼槛笼利没做理会处懵劲儿朋夥屏落破午乾步桥星齐舍稔究茹斋散军伤悼绍祚逝湍适以相成谁逻水袖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腾奋筒裤文蓺无质详闲消遣品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