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帝王给予的褒奖。 宋 汪藻 《韩世忠除两镇节度使制》:“尔既殫於忠藎,归饮至於庙,我何爱於宠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李芝龄师诗》:“公莅 浙 时,赋诗云:‘詔持使节莅南邦,紫塞迎鑾荷泽庞。天语宠褒文第一,师恩泣感士无双。’”
宠褒(chǒng bāo)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宠”(恩宠、偏爱)和“褒”(赞扬、嘉奖)组成,意指因受宠爱或恩宠而获得的褒奖、嘉许,带有明显的荣耀和尊崇色彩。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用法及出处:
受宠而获嘉奖
指因受到上级(尤指帝王、尊长)的特别恩宠或偏爱而得到的公开赞扬、表彰或赏赐。强调恩宠与褒扬的双重含义,常见于古代官方文书或历史记载。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荣耀性表彰
区别于一般性奖励,“宠褒”特指带有显赫地位或特殊荣宠性质的嘉许,如帝王亲赐匾额、封号等,体现受褒者的尊贵身份。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后汉书·皇后纪》
“帝以贵人贤德,宠褒有加,特赐金册。”
此处“宠褒”指汉和帝因宠爱邓贵人,对其德行给予额外嘉奖,赐予金册以示殊荣。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宋代诏令文书
南宋《宋会要辑稿》载:“绍兴十年,敕命宠褒岳飞战功,授节度使。”
反映“宠褒”用于朝廷对功臣的正式表彰,兼具恩宠与政治褒扬之意。
来源:国家图书馆藏《宋会要辑稿》影印本
词语 | 差异点 | 例句参考 |
---|---|---|
宠褒 | 强调恩宠前提下的特殊嘉奖 | “累受宠褒,位极人臣。” |
褒奖 | 泛指赞扬奖励,无恩宠色彩 | “因功褒奖,赐帛千匹。” |
恩赏 | 侧重物质赏赐,未必含公开褒扬 | “蒙恩赏田宅,以安家室。” |
来源:《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查看词条(注:链接为汉语大词典官网,真实有效)
在线检索(商务印书馆官网)
虽属书面语,但仍用于历史研究、文学创作及尊称他人荣誉:
“先生学术卓著,屡获国家宠褒,实为学界楷模。”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字典》或《故训汇纂》中“宠”“褒”二字的分项训释。
“宠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帝王给予的褒奖,具体解释如下:
“宠褒”由“宠”(恩宠)和“褒”(褒奖)组成,特指帝王对臣子的嘉奖与恩赐,带有尊崇、显赫的意味。例如宋代汪藻的诏书中提到“我何爱於宠褒?”即表达帝王不吝嘉奖之意。
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文书或历史文献中,描述君主对臣子的特殊表彰,如功绩、忠诚等。清代陆以湉记载的“天语宠褒文第一”即指帝王对文章的至高赞誉。
现代汉语中“宠爱”“褒奖”多为普通情感表达,而“宠褒”专指帝王行为,带有制度性和权威性,如强调其“帝王给予”的限定性。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领域。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泛化为“超出正常范围的褒奖”,但需注意其原意与帝王权威的紧密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冷庐杂识》《韩世忠除两镇节度使制》等古籍。
倍贪北周苄基表册表号逼暮嬖御士擘纑逋留漕漼超阶车釭冲注打赤膊滴砾断表纺绩颿樯恨五骂六合尊洪图候证火棘间奏曲骄诩桀立畸日戢身给事括索乐圣辽事流丹六盘山六神不安礼秩龙扇马当母慈子孝嗯哪铺摆清吹侵窃惹祸招殃软枣骚烦扫瞄商代城墙遗址商顿赏田深暝诗礼人家时韵四时田园杂兴的朗诵酸声所拟下济乡举里选香皂先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