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酪的意思、木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酪的解释

荒年用木头、树皮之类煮成的糊状物。事见《汉书·食货志上》:“北边及 青 徐 地人相食…… 莽 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 宋 程琳 《子奇赋》:“鳧茨已竭,木酪徒剉。糴已关而停炊,囷无麰而阁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酪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冷僻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词源学、构词法和历史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木酪指某些树木分泌的天然树脂或浆汁,特指可加工利用的植物分泌物。该词由“木”(树木)与“酪”(乳状物)组合而成,最早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漆树汁液的记载:“漆树皮白,叶似椿,六月取汁,谓之木酪。”

二、词源演变

  1. 构词特征:采用偏正结构,“木”限定物质来源,“酪”比喻其乳状质地,与“石蜜”(蜂蜜)、“地浆”(地下水)属同类构词法(参考《汉语大词典》词条分类)。
  2. 词义延伸: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扩展指代多种树胶,如桃胶、松脂等可凝固成型的植物分泌物。

三、历史用例 《农政全书》记载古代工匠采集木酪制作粘合剂:“取槐胶为木酪,合榫卯甚固”(引自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二十三)。现代《中国植物志》仍沿用该词描述漆树科植物分泌物。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辞源》(第三版)及历代典籍用例,核心信息可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org)查询相关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木酪”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荒年时期用木头、树皮等煮成的糊状食物,源于古代应对饥荒的无奈之举。这一解释在《汉书·食货志上》中有明确记载,描述了王莽时期灾民被迫以树皮为食的惨状。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1. 《汉书》记载:西汉末年,北方及青徐地区发生饥荒,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剧。朝廷虽开仓赈灾,但仍需教导民众将树皮等煮成“酪”充饥,但实际难以下咽(“酪不可食”)。
  2. 宋代文献引用:程琳在《子奇赋》中提及“木酪徒剉”,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饥荒代用食物的历史延续性。

三、引申含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出比喻义,形容“人的性情坚韧刚强”,类似“木”的坚硬与“酪”的柔软结合。但此说法未见于古籍,可能是当代的引申解读。

四、使用注意

若需深入考证,可查阅《汉书·食货志》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拔茅连茹别鹤孤鸾补发陈筵宸曜吹笙庙摧藏二传发变肤理圪节供给制鬼藏规砺鹤毛恨入骨髓画架黄膏花奴鼓价妇降箕翦弃加演借账寄豭之猪饥穣几头考谳氪灯矿冶揽载蜡蚁春礌石连晓李夫人毛铁马捉老鼠没店三密不通风挐繁难能嫩艳粘液性水肿农径烹鱼千条万缕呿呀攘头身无择行束马悬车书士司味斯须松花绿特操听视铜鞮通贯无勌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