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经的意思、九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经的解释

(1).九条南北向的大道。《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贾公彦 疏:“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

(2).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九项准则。《礼记·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羣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孔颖达 疏:“治天下国家之道,有九种常行之事,论九经之目次也。”

(3).九部儒家经典。名目相传不一。《汉书·艺文志》指《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及小学。 陆德明 《经典释文录》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初学记》卷二一所引九经,与《经典释文》略异,有《左传》、《公羊》、《穀梁》,无《春秋》、《孝经》、《论语》。 五代 齐己 《酬九经者》诗:“九经三史学,穷妙又穷微。”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王勃 ﹞幼有大才,贯通九经,诗书满腹。” 清 钱谦益 《苏州府重修学志序》:“古之学者,九经以为经,註疏以为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合称,其具体所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核心是儒家最重要的几部典籍。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经学史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 作为儒家经典总称的核心含义 “九经”最基本、最广泛的意义是指儒家奉为圭臬的九部核心经典。其具体书目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说法:

  1. 唐代“大经、中经、小经”体系下的九经: 唐代科举取士,将儒家经典按篇幅和重要性分为三类,合称九经:
    • 大经: 《礼记》、《左传》。
    • 中经: 《毛诗》、《周礼》、《仪礼》。
    • 小经: 《周易》、《尚书》、《公羊传》、《穀梁传》。 这种划分是唐代官方认定的标准,用于明经科考试。(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2. 宋代及以后较为通行的九经: 宋代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提升和“十三经”概念的形成,“九经”通常指:
    •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 此说排除了《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保留了《春秋》三传。这是后世更普遍的理解。(来源: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二、 指代科举考试科目 在特定历史语境下,“九经”特指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明经科”中的一个科目名称。该科目要求考生精通上述九部经典(具体书目依朝代而定),是明经科中难度最高、地位最尊的科目。通过“九经”科考试者常被视为饱学之士。(来源:王炳照, 徐勇. 《中国科举制度研究》.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三、 历史演变中的不同指称 “九经”的具体所指并非一成不变:

“九经”的核心含义是指儒家最重要的九部经典著作。其具体书目主要有两种:一是唐代科举制度下的官方定义(《易》《书》《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穀梁》);二是宋以后更为通行的说法(同前,但明确包含三礼和三传)。此外,“九经”也特指唐宋科举中要求通晓这些经典的最高级别明经科目。理解“九经”需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九经”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儒家治国准则

出自《礼记·中庸》,指治理国家的九项基本原则:

  1. 修身:完善自身品德;
  2. 尊贤:重用贤能之人;
  3. 亲亲:关爱家族成员;
  4. 敬大臣:礼遇重要官员;
  5. 体羣臣:体恤一般臣属;
  6. 子庶民:爱护百姓;
  7. 来百工:鼓励手工业发展;
  8. 柔远人:优待外来人士;
  9. 怀诸侯:安抚各地诸侯。
    这一体系继承《尚书·尧典》的“协和万邦”思想,强调以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逻辑。

二、儒家经典合集

“九经”作为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具体书目历代存在差异,主要有三种说法:

  1. 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
  2. 宋代通行版本
    《易》《书》《诗》《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记》《周礼》《仪礼》;
  3. 其他文献记载
    部分典籍还包含《尔雅》《孟子》等,但未形成广泛共识。

三、城市规划术语

《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指古代都城规划中的九条南北向主干道,与九条东西向道路(纬)共同构成交通网络。

“九经”的核心含义集中在儒家治国理念与经典文献,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礼记》《周礼》等原典或权威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按辔徐行阿耶娘百页窗包粟报政悖恶边国便孽宾辟碧瓦朱甍车公传留楚冈胆悸调易顶替断简独善一身扼亢拊背福冈敢言号羣核产鸿泽后雕羁局惊震戢宁就道基墌剧变絶统客传拉呱礼拜列爵笼嘴鸾鹤沦蛰买贿甿讼目不识丁泼毛团清浅黢黑勝幡市伯十九手帕姊妹说家克计搪布天録洼隆望杏为人说项文款稳顺纤维作物贤言销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