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直的意思、旌直的详细解释
旌直的解释
表彰忠直。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旌直优贤,道光师儒。” 明 方孝孺 《孝思堂记》:“出蒞大藩,则绣衣持斧;按行所部,纠枉而旌直。”
词语分解
- 旌的解释 旌 ī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表扬:旌表。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 直的解释 直 í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直观。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刬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一个
专业解析
旌直,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表彰忠直、正直之人。该词由“旌”与“直”二字复合而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旌 (jīng): 本义指古代用牦牛尾或羽毛装饰的旗子,后引申为表彰、显扬之意。在古代,“旌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通过立牌坊、赐匾额等方式公开嘉奖忠孝节义、德行卓著之人。
- 直 (zhí): 本义为不弯曲,引申为正直、公正、坦率、忠诚等品德。
- 旌直: 因此,“旌直”即指表彰、显扬那些具有正直、忠诚品格的人或行为。它体现了社会对道德楷模的肯定和推崇,旨在树立榜样,弘扬正气。
-
历史渊源与典出:
“旌直”一词及其思想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古代重视道德教化和榜样力量的传统。其理念可追溯至儒家思想对“直道而行”的推崇。虽然“旌直”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在古代文献中不如“旌表”那样高频出现,但其核心行为(表彰正直)贯穿于历史实践。
- 其思想基础可见于儒家经典对“直”德的强调,如《论语》中孔子多次论及“直”的重要性(“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历史上,朝廷和地方官府常有旌表忠臣、直臣、孝子、节妇等行为,这实质上就是“旌直”的具体实践。例如,史书中常有记载皇帝下诏旌表某位敢于直谏的官员或品行高洁的士人。
-
引申与运用:
- “旌直”不仅指具体的表彰行为,也蕴含着一种价值导向和社会功能,即通过公开表彰,激励人们崇尚正直、忠诚的品德,维护社会伦理秩序。
- 在现代语境中,“旌直”一词虽不常用,但其精神内核——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依然存在于各种形式的奖励、评优和宣传活动中。
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旌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表彰忠直,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分解
- 旌(jīng):
原指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后引申为“表彰”之意,如“旌表”“旌其功”。
- 直(zhí):
本义为“不弯曲”,此处特指“忠直”,即忠诚正直的品德。
二、文献用例
- 唐代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旌直优贤,道光师儒。”
意为:表彰忠直之士,推崇贤能之人,弘扬儒家师道。
- 明代方孝孺《孝思堂记》:“纠枉而旌直。”
指纠正冤屈之事,同时表彰忠直之人。
三、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其近义词可包括“褒忠”“彰直”等,但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背景,可参考《柳河东集》《逊志斋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蕖班狄傍角儿憋拗逼下超脱陈吴蹴践大伯子打团雕盘绮食斗讼幡薄贩输非条件反射高位重禄謌咏鼓腹鬼方国婿骨肉至亲寒鸿红宝石怀私槐掖慧黠活字本假痴假呆江米酒稼轩长短句极地爬天纪纲九春酒鎗卡钳款顾羸瘵掠立醴醪丽谯民治摹拟蟠螭纹剖析谦志秦缺铨覆桑椹三畏埽地数策丝绸脡脊蹄齧铜駞讬凤攀龙顽悍乌阑无相干纤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