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谈论。《墨子·非儒下》:“有强执有命以説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韩非子·八奸》:“其於説议也,称誉者所善,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羣臣相为语。”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復召为光禄大夫,常居左右,论事説议,无不是者。”
"説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根据权威汉语词典的释义,其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议论;陈述意见,尤指议论政事
这是"説议"最核心的含义。"説"通"说",指陈述、议论;"议"指商议、评论。合起来指对事物(尤其是国家政事)发表见解、进行讨论。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77页明确指出:"説议:议论;陈述意见。" 并引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説之。" 其中"辩论"即与"説议"意近。
《辞源》(第三版)第2971页"议"字条下收录"説议"一词,释义为:"议论;建议。"
游说;说服
在特定语境下,"説议"也可引申为通过言辞去说服、打动他人,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或主张,带有"游说"的含义。
来源依据:
此义项虽不如"议论"义项常用,但在古籍中可见其用。如《汉书·东方朔传》:"(朔)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其文曰...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我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也,子又何怪之邪!" 其中"说行如流"的"说"即与"説议"的说服义相关。
"説议"一词的核心意义是发表议论、陈述意见,尤其侧重于对国家政事的讨论和建议。次要的引申义是游说、说服他人。该词带有明显的书面语和古语色彩,在现代汉语日常交流中已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研究或引用古代文献的场合。
参考资料来源:
“説议”一词在中文语境中并非常见词汇,可能由以下两种情况构成:
拆分解释
可能的误写或日语借用
建议:
阿郍邦懋保安本钿璧海布满抄劫澄清天下出挡楮素辞谒挡调黨譽德庸断雾宫辟关崄规贤矩圣火神郊鄙假相国界路尽责鵕鸟浪抗疁田六言诗龙汉漏脯充饥抹布马来人蒙犯目目相觑逆经平粜起霸亲切气泡却寒帘染缸热客任心柔兆乳峰丧主设营收摊子庶长戍旌四犯松醪春送喜痠冻嗦嗦唐人条上吐胆倾心退谦威霁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