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名。 唐 薛莹 《郑德璘传》:“ 德璘 好酒,每挈松醪春过 江夏 ,遇叟无不饮之。” 宋 李纲 《望白水山次合江楼韵》:“拨置千忧并百虑,且醉一斛松醪春。”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酒名春》:“ 东坡 云:‘ 唐 人酒多以春名。’今具列一二:金陵春、竹叶春……松醪春。”
“松醪春”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词语,主要含义和解释如下:
松醪春(拼音:sōng láo chūn)指一种古代用松树物料酿制的美酒,其名称源于唐代酒类多以“春”命名的传统(如“金陵春”“竹叶春”等)。该酒以松木香气独特、酒味浓郁著称,饮后令人陶醉。
词源与历史背景
酿造特点
松树全身是宝,酿酒时可能加入松脂、松皮等材料,赋予酒液独特的清香和药用价值,被视为兼具风味与养生的佳酿。
文学与文化的延伸
除字面意义外,“松醪春”在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美好事物或令人沉醉的意境。例如,宋代李纲诗句“拨置千忧并百虑,且醉一斛松醪春”,借酒抒怀,表达超脱烦忧的心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酒文化或具体诗句出处,可查阅《唐音癸籤》《郑德璘传》等文献。
《松醪春》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松醪春的意思是指春天中的美好景色,诗意的春景。
松(木),醪(酉、酒),春(日、月)。
松的笔画数:8;醪的笔画数:12;春的笔画数:8。
《松醪春》最初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日登吴公台寄眉州判官》,其中写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醪醢垆。 松醪春尽后,寄意千重雁。” 意思是描述早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色。
《松醪春》的繁体字为「松醪春」。
根据古代汉字的演变,古时候的「松醪春」可能是以不同的形式写出来的,具体形态需参考古代文字学的研究。
1. 春天的松醪春景使人心旷神怡。
2. 他在诗中描绘出了如诗如画的松醪春景。
结合松醪春的含义,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松林、醪酒、春天、春风、春意、春光等。
春色、春景、春光。
冬景、寒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