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劫的意思、抄劫的详细解释
抄劫的解释
掠夺。《周书·陆腾传》:“ 陵州 木笼獠 恃险麤獷,每行抄刼,詔 腾 讨之。”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虏围 庐楚 不下而归,犹缀 濠州 以待和,时时抄劫,与我师遇,杀伤相当。”一本作“ 抄刼 ”。
词语分解
- 抄的解释 抄 ā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搜查而没收:抄没(?)。抄家。抄斩。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绰”。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劫的解释 劫 é 强取,掠夺:劫掠。洗劫。劫道。劫富济贫。 威逼,胁制:劫持(要挟,挟持)。劫制。 灾难:劫数(?)(佛教指注定的灾难)。劫难(刵 )。浩劫(大灾难)。遭劫。劫后余生。 笔画数:; 部首:力;
网络扩展解释
“抄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全面理解:
基本释义
- 词义:指掠夺、抢劫的行为,通常带有暴力或非法性质。例如《周书·陆腾传》中描述少数民族部落“每行抄劫”,即通过武力抢夺财物。
出处与示例
- 历史文献:
- 《周书·陆腾传》提到“陵州木笼獠恃险麤犷,每行抄劫”,反映古代边疆部族的劫掠现象。
- 宋代叶适的《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记载“时时抄劫”,描述战争中的掠夺行为。
用法与语境
-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非法暴力夺取财物,如强盗、土匪行径,也可比喻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 感情色彩:含贬义,强调行为的野蛮性和破坏性。
同义词
- 近义词包括“劫掠”“抢夺”“洗劫”等,均指以暴力手段侵占他人财物。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暴力性和非法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抄劫(chāo jié)一词意思指的是使用暴力或欺骗手段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手部部首“扌”,右边是土部部首“土”,共有12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它是由“扌”和“土”两个字形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抄劫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抄劫的“抄”字曾有不同的写法,如篡、超、怊等,但都与抄劫的含义有关。古代人用不同的字形来形容这个行为。例如,在古代文献《周礼·地官·知犬人》中,有一句话“恶人,田野之之,子非水体,君子抄之而慎之”,这里所说的“抄之”指的就是抄劫。
下面是一个例句:“昨天晚上,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抄劫犯,幸好我及时报警了。”这个例句向我们展示了抄劫这个词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境。
抄劫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许多相关的词组,如抢劫、掠夺、劫掠等。这些词语都表示了以暴力或欺骗等手段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它们在语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与抄劫相对的是反义词,如保护、维护等。这些词语表示保护他人财物、维护社会安全等正面行为。
综上所述,抄劫是指使用暴力或欺骗手段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2画。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抄劫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它可以用于组成许多相关词语,与抢劫、掠夺等词语有一定的近义性,而与保护、维护等词语则具有反义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