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素的意思、楮素的详细解释
楮素的解释
纸与白绢。借指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读 王 氏《论衡》,烦猥琐屑之状,溢乎楮素之间。”
词语分解
- 楮的解释 楮 ǔ 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素的解释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丝。 颜色单纯,不艳丽:素净。素淡。素妆。素雅。素描。 洁白的绢:尺素(用绸子写的信)。 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素质。素养。素性。素友(真诚淳朴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网络扩展解释
“楮素”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词义:指“纸与白绢”,引申为文字的代称。古代纸张多以楮树皮为原料,而“素”指未染色的绢帛,二者均为书写载体,故以“楮素”代指文字。
字词拆解
-
楮(chǔ):
- 本义为构树(落叶乔木),树皮可用于造纸,因此“楮”成为纸的代称。
- 例如“楮墨”即指纸和墨,引申为文章或书画。
-
素(sù):
- 原指白色生绢,古代常用于书写。
- 后引申为质朴、本色,如“素净”“朴素”。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读王氏《论衡》,烦猥琐屑之状,溢乎楮素之间。”
此处“楮素”指文字内容,描述王充《论衡》的琐碎细节充斥于书面文字中。
“楮素”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分析。其核心含义与书写材料相关,通过借代手法表达文字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楮素》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指楮纸或麻纸。它的拆分部首为木和苦,总共有11个笔画。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人们常用楮皮制作纸张。在繁体字中,楮素的写法为「楮素」。古时候汉字写法并无太大变化,基本保持现在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关于《楮素》的例句:
1. 我喜欢用楮素纸书写,因为它的质感很特别。
2. 这本书的封面是用楮素制作的,非常有文化气息。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楮纸、麻纸、楮树等。
《楮素》的近义词可能是:楮纸、竹纸。
反义词可能是:白纸、洋纸。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