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脯充饥的意思、漏脯充饥的详细解释
漏脯充饥的解释
漏脯:挂在檐下风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比喻只顾眼前,不管后果。
词语分解
- 漏脯的解释 隔宿之肉。古人认为此肉为漏水沾湿,有毒,食之可致人命。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故嗜酒者自抑於鴆醴,贪食者忍饥於漏脯。”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漏脯救饥,鴆酒解渴,非不暂饱,而
- 充饥的解释 吃东西解饿他带了几个烧饼,预备在路上充饥详细解释亦作“ 充饥 ”。进食解饥。 唐 长孙佐辅 《陇西行》:“射雁旋充飢,斧冰还止渴。” 元 李寿卿 《伍员 * 》第一折:“你将此饭与俺暂且充饥。”《
专业解析
漏脯充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字面指用有毒的肉干充饥,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问题而忽视严重后果。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外篇·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抱朴子》卷三),后收录于《汉语大词典》,形容“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汉语大词典》第12卷)。
-
字词分解
- 漏:古义指屋檐滴下的雨水,引申为“渗漏”,如《说文解字》释“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
- 脯:原指肉干,《古代汉语词典》注“脯,干肉也”(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 漏脯:特指被雨水浸泡后腐败生毒的肉干,《汉语成语大词典》称其“古人认为屋檐水有毒,浸渍肉脯可致人死”(中华书局,2002年版)。
-
引申与使用
成语强调“为解一时之急反招灾祸”,多用于劝诫不可贪图眼前利益而忽视隐患。例如《中华成语典故》引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用例:“如此作为,岂非漏脯充饥、饮鸩止渴?”(中华书局,2019年版)。
-
现代启示
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常类比经济、生态等领域中“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效益”的行为,被《新华成语词典》列为“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古语”(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漏脯充饥”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 拼音:lòu fǔ chōng jī
- 字面意思:用被屋檐漏水污染的腐肉充饥。
- 比喻义:比喻只顾眼前利益或欲望,不顾严重后果,带有明显的短视和危险倾向。
出处与背景
- 文献来源: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 历史背景:古人将肉悬挂檐下风干(称“脯”),若遇屋漏雨水浸染,肉会腐败生毒,食后可能致命。成语借此现象警示“贪小利而致大害”。
用法与特点
- 感情色彩:贬义,多用于批评短视行为。
- 语法功能:作宾语、定语,如“这种行为无异于漏脯充饥”。
- 近义词:饮鸩止渴、剜肉补疮。
- 反义对比:与“深谋远虑”“未雨绸缪”等形成鲜明对照。
使用场景举例
- 经济决策:为短期收益过度开发资源,忽视环境破坏。
- 个人行为:借贷高利贷解决眼前困难,导致债务危机。
注意
- 个别资料(如)将其解释为“用零碎食物充饥”,可能与实际含义存在偏差,需结合主流释义理解。
- 成语结构为“主谓式”,强调行为与后果的直接关联。
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般奉承百寮本旨表现型长啸公诚心诚意迟莫痴顽抽考传席都波柉禁奉勑疯人院甘毳高原桂冠诗人孤平詪詪缄愁角弓反张叫花子急公近利嵇鹤经济衰退机思空逈侩佞领干陵邈灵轝六尺之托乱迹买櫂蔑染浓绮偶尔潜兵牵就齐轨连辔清俊青丘子杞人之忧人多嘴杂声望盛仪设重率直思想包袱司载速战桃夭陶衣提偶悌顺颓魄务施谢遣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