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朔日的意思、朔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朔日的解釋

[the first day of eac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中國農曆每月初一

詳細解釋

舊曆每月初一日。《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合諸侯制,百縣為來歲受朔日。” 孫希旦 集解:“朔日,來歲十二月之朔也。”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後哀策文》:“惟 永泰 元年,秋九月朔日, 敬皇後 梓宮啟自先塋,将祔于某陵。”《新唐書·韋縚傳》:“詔 縚 奏《月令》一篇,朔日於 宣政 側設榻,東向置案, 縚 坐讀之,諸司官長悉升殿坐聽。” 清 洪昇 《長生殿·舞盤》:“今當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誕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朔日是中國農曆中每月第一天的别稱,即初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天文現象
    朔日指月球運行至與太陽黃經相等的位置,此時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幾乎成一直線。由于陽光被月球背面遮擋,地球上看不到月亮,故朔日夜晚無月光,又稱“新月”。

  2. 曆法意義

    • 農曆以朔日作為每月起點,标志新月周期的開始。
    • 古代存在三種計算朔日的方法:以“平旦”(黎明)、“雞鳴”(淩晨)或“夜半”(子時)為一日之始。
  3. 相關概念

    • 望日:與朔日相對,指農曆每月十五,月相最圓。
    • 朔望月:從朔日到下一次朔日(或望日到望日)的周期,約29.5天,構成農曆月份的基礎。
  4. 曆史與文化影響
    朔日在古代具有重要地位,如《尚書》記載政權更疊常選在朔日。漢代《太初曆》确立以正月朔日為歲首,成為春節的起源之一。

  5. 科學解釋
    日月合朔時,月球未被陽光照亮的一面朝向地球,因此不可見。此現象是制定陰曆的核心依據。

總結來看,朔日既是天文現象,也是傳統曆法的關鍵節點,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的時間觀念和文化習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朔日的意思

朔日(shuò rì)是指農曆每月第一個日子,也即每月初一。在農曆中,月亮的盈虧變化是很重要的,而初一是月亮重新變得“朔”,所以被稱為朔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朔日的偏旁部首是月(yuè)字旁,共有5劃。

來源和繁體

朔日最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天文觀測和農耕文化。而在繁體字中,朔字保持着完整的形态,與簡體字的寫法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朔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是“壯”,含義是“月盛”。後來演變成現在的形态。

例句

1. 今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是朔日。

2. 農曆每個月的朔日都是重要的日子。

組詞

月朔、朔風、朔方、朔夜、朔旦、朔州。

近義詞

初一、首日。

反義詞

望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