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喧扰浮薄的尘世。
(2).虚浮不实。 唐 高彦休 《高阙史·荥阳公清俭》:“是独怜子力用弊衣,必能知艰难於稼穡,奈何嚣浮有甚於五侯家綺紈乳臭儿耶?”《新唐书·朱朴传》:“江南土薄水浅,人心嚣浮轻巧,不可以都。”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京兆 嗟愤而鄙其浅露……由是嚣浮之誉,徧於搢绅,竟不通显。”
“嚣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fú,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释:
指喧扰浮薄的尘世
这一层含义多用于形容社会环境或人群的浮躁、喧哗特质。例如《新唐书·朱朴传》提到:“江南土薄水浅,人心嚣浮轻巧”,其中“嚣浮”即指江南地区民风的虚浮不实。
虚浮不实
形容人或事物缺乏根基、不踏实。如唐代高彦休在《高阙史·荥阳公清俭》中批评:“奈何嚣浮有甚於五侯家綺紈乳臭儿耶?”此处强调对浮夸作风的不满。
例句补充:宋代王谠的《唐语林·补遗三》用“嚣浮之誉”描述虚名,进一步体现该词对表面现象的批判性。
反义词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提及,但可结合语境推敲,如“沉稳”“敦厚”等或可作为对立表达。
《嚣浮》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人们炫耀虚荣、傲慢自满的行为。它含有贬义,在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时带有一定的批判意味。
《嚣浮》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水”,其中“口”为部首,“水”为字身构造。它的总笔画数为12,其中“口”部部首占了2画,“水”构造占了10画。
《嚣浮》一词最早出自《古文观止》中的《朋友表》一文,意思为“嚣张浮躁”。在此之后,人们逐渐将其独立使用,并作为一个形容词,形容那些不真实、浅薄、爱炫耀的行为和态度。
《嚣浮》的繁体字是「囂浮」。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嚣浮的写法为「骁浮」。其中「骁」意为勇敢、傲慢,与现代的「嚣」字意义相近。
1. 他总是穿着名牌服饰,炫耀自己的富有,真是太嚣浮了。
2. 这位明星生活奢华,却没有太多的实际才能,只是靠嚣浮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嚣然、浮华、骄傲、自负、倨傲
自负、傲慢、狂妄、浮夸
谦虚、真实、深刻、朴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