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骄饵的意思、骄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骄饵的解释

骄君之饵。喻指爵禄。语本《汉书·叙传上》:“ 桓生 欲借其书, 嗣 ( 班嗣 )报曰:‘若夫 严子 者,絶圣弃智……不絓圣人之罔,不齅骄君之饵。’” 颜师古 注:“饵谓爵禄。君所以制使其臣,亦犹钓鱼之设饵也。”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虽情谬先觉,而迹沦骄饵。”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骄饵去易沦,忌途良可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骄饵"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及引申义两方面理解:

  1. 本义:

    • 骄: 本义指马高大健壮的样子,引申为骄傲、放纵、傲慢、猛烈等意。《说文解字》释:“骄,马高六尺为骄。”
    • 饵: 本义指糕饼,引申为食物、诱饵、引诱等意。《说文解字》释:“饵,粉饼也。”
    • 骄饵: 字面意思可理解为“用于引诱的、令人骄傲(或放纵)的事物”。它特指一种故意示弱、制造破绽或提供诱人条件以引诱敌人上钩的策略或手段。这类似于军事或谋略中的“诱敌深入”之计。
  2. 引申义与用法:

    • 其核心含义源于古代兵法和谋略思想。它指一种主动的、带有欺骗性的引诱方式。施计者通过表现出骄傲、懈怠、破绽或提供看似有利可图的条件(如故意暴露弱点、佯装败退、舍弃财物等),使对手产生轻敌、贪婪或急躁情绪,从而落入预设的圈套或陷阱。
    • 此词多见于古代典籍,用以描述战术或权谋。例如,《淮南子·兵略训》中提及类似思想:“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欲东而形以西,欲西而形以东……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及掩目。善用兵若声之与响,若镗之与鞈,眯不给抚,呼不给吸。当此之时,仰不见天,俯不见地,手不麾戈,兵不尽拔,击之若雷,薄之若风,炎之若火,凌之若波。敌之静不知其所守,动不知其所为。故鼓鸣旗麾,当者莫不废滞崩阤,天下孰敢厉威抗节而当其前者!故凌人者胜,待人者败,为人杓者死。”(虽未直接出现“骄饵”二字,但阐述了包含“骄饵”思想的用兵之道:示弱、诱敌、乘虚)。
    • 在现代汉语中,“骄饵”一词已极少使用,其含义多被“诱饵”、“诱敌深入”、“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等更常见的词语或策略所涵盖。但在分析古文或特定语境时,仍需理解其本义。

“骄饵”指一种故意示弱、暴露破绽或提供诱人条件,以激发对手的骄傲、贪婪或轻敌情绪,从而引诱其进入不利境地或落入圈套的谋略手段。它源于古代军事思想,强调利用对手的心理弱点进行主动引诱。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骄饵”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基本含义与古典用法

  1. 字面构成
    “骄”指傲慢、自负,“饵”指诱饵。组合后,原指君主用来笼络臣子的爵禄,比喻权力者通过利益手段控制他人。
    来源:该解释源自《汉书·叙传上》,颜师古注中明确将“饵”比作爵禄,强调君主制御臣子的手段如钓鱼设饵。

  2. 例句与文献引用

    • 南朝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迹沦骄饵。”
    • 唐代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骄饵去易沦。”

二、现代引申义

  1. 行为描述
    指出于自负或炫耀目的,刻意展示才能、财富以吸引他人注意,含批评意味。
    使用场景:多用于形容虚荣、浮夸的行为。

  2. 示例

    • “他频频晒出奢侈品,实为骄饵之举。”

三、注意要点

别人正在浏览...

百灵鸟别是逼仄不升才志蠢悍存留登高调露雕锼递带二八佳人放汤发射极耦合逻辑集成电路岪岪广缉花主忽尔惑闷奸惰交给郊牧绞刑急暴积弛岕茶截断众流惊心夺目进可替否迥古寄任剧寒口齗宽窄历精图治令人齿冷林墅浅声青帐耆英会全活宂迫神采蛇蝎为心是处时羞石子手势语水排顺风耳苏洵讨求贴里提货偷营劫寨微功武陵溪销改小软儿西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