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明心志。 清 姚鼐 《<礼笺>序》:“夫其所服膺者,真见其善而后信也;其所疑者,必核之以尽其真也,岂非通人之用心、烈士之明志也哉!” 姜妙香 《追怀往事》:“抗 日 战争时期, 兰芳 先后隐居 香港 和 上海 ,息歌息舞,蓄髭明志。”
“明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íng zhì,指通过言行或特定方式表明自己的志向或心志,常见于文学、历史及日常表达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释义
“明志”意为“表明心志或志向”,通常指通过具体行动、文字或态度传达个人的信念或追求。例如“以死明志”指用生命捍卫志向。
词性
动词,无直接近义词或反义词。
《诫子书》中的引用
诸葛亮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释了通过淡泊名利来彰显志向的道理,成为“明志”的经典用例。
历史与文学中的实例
抽象用法
如“淡泊明志”“借物明志”,强调以低调或象征性行为表达志向。
例句:这首诗借菊花明志,寄托了作者的高洁追求。
具体行动
常见于表达坚定立场或自我约束,如“以退学明志”“用作品明志”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例句,可参考《诫子书》原文或历史人物相关记载。
明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它由两个字组成,《明》和《志》。
《明》的部首是日,它包含9个笔画。它在字形上表示明亮、清楚、明确的意思。
《志》的部首是心,它包含7个笔画。它在字形上表示意愿、志向。
《明志》最早见于《后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书中提到了“明志守道”的理念,指的是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并坚守道德原则。
《明志》的繁体字为「明志」,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志」字的写法有时会将「心」的上半部分写成「㣺」,表示心的形状。而「明」的字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变化,比如有的时候会将上面的日旁改写成「曰」。
1. 他年少时就明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2. 她立下了明志,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明亮、明确、志向、志气
坚定信念、立志
迷茫、无志向
柏油路半印拔羣出萃碑泪博大精深伯始倒産大数匪石風馳草靡分歧点服鸟甘冒虎口工尺沆茫鸿天环护化心呼语家把什贾市疾甚九流百家军车峻厉军权砢碜苛捐杂税阬泽刻忍狂且醪酒冷藏连珠离德六鳌鸾觞冒綳濛涌庙穴米突鸟穷嗫呫昵洽跑供销棚长祈望日许时间如获至宝诗杰轼怒蛙守寸啴咺桃板田稼畋猎顽然问心寤生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