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 代负责督催赋税的乡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有一村,多豪户,税不可督,所差户长輒逃去。”《宋史·食货志上五》:“役法:役出於民,州县皆有常数。 宋 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 淳化 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少吏论》:“ 韩淲 《涧泉日记》云:‘罢里正,而以催科之事委之户长。至有逃亡,使之偿补。为户长者,诚为可悯。’案,‘户长’,今改‘里书’、‘图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户长是里正的副手,乡书手助里正办理文书……户长由二等户,乡书手由三等户充当。”
(2).今谓户主。
“户长”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历史与现代语境分点解释:
一、历史含义(宋代) 指负责地方赋税催收的基层官吏,属于乡官体系。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户长与里正、乡书手等共同承担赋税征收职责,若遇豪户抗税,户长常因难以履职而逃亡。
二、现代含义
三、读音差异说明
历史文献中多注音为hù cháng(如《涑水记闻》),而现代因词义变化,普通话规范读音为hù zhǎng。
扩展参考:宋代户长制度在司马光《涑水记闻》中有具体案例,反映其职责困境。
户长是指管理户籍的人员,负责记录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他们是社区、乡村、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人员,起到管理和调查的作用。
户长的拆分部首为户(hù)和长(zhǎng),其中“户”部首是指“户”字底部的部首,表示关于居户、人群等事物的含义。而“长”部首则是指“长”字左侧的部首,表示关于长寿、成长等事物的含义。
户的笔画有4画,长的笔画有8画。
户长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属于汉字的传统用法。在古代社会中,户籍管理十分重要,负责管理户籍并记录家庭成员的户长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户长的繁体字为戶長。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户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没有直线,而是呈现出类似方形的形状,带有一点曲线;而长字则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稍微有一点粗糙的线条。
1. 他是我们社区的户长,负责管理和维护居民的基本信息。
2. 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找户长办理户籍相关事务。
1. 户口:指个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家庭住址和身份等相关信息。
2. 户籍:指国家对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登记和管理的制度。
户籍员、户籍管理人员。
户外、长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