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饰甲底兵的意思、饰甲底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饰甲底兵的解释

亦作“餙甲底兵”。整理铠甲,磨快武器。饰,通“ 飭 ”;底,通“ 砥 ”。《诅楚文》:“张矜意怒,餙甲底兵。”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秦誓文》﹞今存古本,随字辨释,録之於后……今又悉兴其众,张矜意怒,饰甲底兵,奋士盛师,以偪我边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饰甲底兵,是古汉语中描述军事备战状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整治铠甲、磨砺兵器,即做好战斗前的武器装备准备工作。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具有鲜明的军事术语色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层释义: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本义

    • 饰甲:指整修、擦拭铠甲,使其光洁完好。“饰”在此为整治、修整之意(《说文解字》:“饰,刷也”)。
    • 底兵:指磨砺兵器,使之锋利。“底”通“砥”,意为磨刀石,引申为打磨(《玉篇》:“砥,砺石也”)。

      合称即整治军械,备战待敌。

  2. 引申义

    泛指全面备战状态,涵盖装备维护、士气整饬等军事准备活动,强调临战前的周密部署(《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整治甲胄,磨砺兵器,准备战斗”)。


二、文献溯源与权威用例

  1. 《左传》佐证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杜预注:“蓐食,早食于寝蓐也。底兵,砺兵也。”此处“底兵”即指战前磨砺兵器,与“饰甲”共同构成备战环节(详见中华书局点校本《春秋左传注》)。

  2. 兵书典籍用例

    《吴子·论将》强调:“理备(饰)甲兵,事无懈怠。”其中“理备甲兵”与“饰甲底兵”同义,均指系统整备军械(参上海古籍出版社《吴子集释》)。


三、文化内涵与关联概念


参考文献(权威典籍)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饰甲底兵”词条,释义为“整治铠甲,磨利兵器。谓作军事准备”。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释“底兵”:“磨砺兵器。底,通砥。”

  3.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底兵”为实战用例。

  4. 《吴子集释》(钟兆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印证“饰甲”在兵书中的战术地位。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读者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中华经典古籍库(www.gujiku.com)等可信平台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饰甲底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备战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指整理铠甲、磨快武器()。其中:

    • “饰” 通“饬”(chì),意为整顿、修整;
    • “底” 通“砥”(dǐ),意为磨砺。
  2. 引申意义
    形容军队为战争做准备,强调对武器装备的维护和士兵的动员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献来源
    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诅楚文》:“张矜意怒,餙甲底兵。”后宋代姚宽在《西溪丛语》中也有引用()。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军事备战或历史典故中,如“今又悉兴其众,张矜意怒,饰甲底兵,奋士盛师”等句式。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汇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汉典)查阅更多扩展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暗化八拜襃嘉饱食庇讬博照蟾宫扳桂长嘘短叹棰损倒心梵法燔燧废卷匪民风中灯敷宣干隔涝汉子公担钩逆鳏寡龟隂田孤说捍索画帘皇恩壶芦急不可耐霁媚镜花积庆刻剥练閲利己主义栗蓬庐陵论友弥茫愍愍怓怓逆劳农丁蓬间雀泼声浪气切照绮楼青盲区服日影戎羯软酥酥捎搭慎独声朔神真四大空汪芒帏薄文旦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