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乐的意思、乡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乐的解释

乡土之乐。《仪礼·燕礼》:“遂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 郑玄 注:“乡乐者,《风》也。”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听乡乐之歌,饮献酬之酒。” 清 丘逢甲 《游东津》诗:“簫鼓春迎神,乡乐何喧喧。”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乡乐一名,应该作乡土之乐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乡乐指中国古代起源于民间的地方性音乐,是相对于宫廷雅乐而言的乡土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方面阐释:

  1. 定义与性质

    乡乐指古代各诸侯国或地方采自民间、用于礼仪或宴飨的音乐。它最初源于百姓日常生活的歌谣与乐舞,后被采集整理,用于地方性仪式或娱乐活动,是周代礼乐制度中“六乐”之一,与宫廷雅乐相区别,更具生活气息和地域风格。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乡乐即“乡土之乐”,特指“《诗·国风》所收的各地民歌”。

  2. 历史渊源与典籍记载

    乡乐的形成与周代“采诗观风”制度密切相关。《周礼·春官》记载:“(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其中包含对地方音乐的收集与管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即为周代乡乐的典型代表,如《郑风》《齐风》等,生动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俗、情感与社会风貌。孔子亦曾言“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侧面印证了乡乐与雅乐的并存关系。

  3. 文化功能与社会意义

    乡乐不仅是娱乐载体,更是维系乡土认同的文化纽带。其内容多描绘农耕、婚恋、节庆等场景,如《诗经·豳风·七月》记录农事劳作,《关雎》咏唱爱情,具有“观风俗,知得失”的社会功能。在礼仪中,乡乐常用于乡饮酒礼、乡射礼等地方性典礼,如《仪礼·乡饮酒礼》详述了演奏乡乐的程序,体现“礼乐相济”的教化思想。

  4. 现代价值与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乡乐对研究古代音乐史、社会形态及地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其艺术形式(如曲调、节奏)虽多已失传,但歌词通过《诗经》得以保存,成为后世文学与音乐的源头活水。当代对乡乐的挖掘(如古谱复原、民俗仪式再现)亦是对中华礼乐文明的延续。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乡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乡土之乐,即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或诗歌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乡乐(拼音:xiāng lè)原指古代与地方文化相关的音乐或歌谣,尤其是《诗经》中的“国风”部分。例如《仪礼·燕礼》记载,乡乐包含《周南》《召南》中的《关雎》《葛覃》等篇章,郑玄注释其为“《风》也”,即地方民歌。

  2. 历史应用
    古代多用于礼仪或庆典场合,如祭祀、迎神、宴会等。宋代欧阳修《吉州学记》提到“听乡乐之歌”,清代丘逢甲诗中亦描述“箫鼓春迎神”的场景,可见其与民俗活动的密切关联。

  3. 文学与文化意义
    乡乐不仅是音乐形式,也承载地方文化认同。朱自清在《中国歌谣》中强调,乡乐属于“乡土之乐”,是民间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与情感表达方式。

乡乐可理解为融合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或诗歌,常见于古代礼仪和民俗活动,是研究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席傧从碧牙西驳船簸掉参选疵贱翠舘大姬当合丹纶胆战心慌电视广播放散费项风承粰鬻干办故年汉震耗少槐安梦华説狐嵌江沲江歌娇儿焦碎积力斤削絶流克化矿物质劳劳攘攘流宕驴骡马畜冒饷欧共体飘电扑楞千金不换前线青溟亲体染眸赛社伸开收募水舀俟斤唐梯韬晦奇才挑斗同伦伪薄涡流衔涕系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