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希濶 ”。1.稀疏;稀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 宋 朱熹 《缴纳南康任满合奏禀事件状四》:“境内观寺鐘鼓相闻……而先王礼义之宫所以化民成俗之本者,乃反寂寥希阔,合军与县仅有三所而已。”
(2).长久。《汉书·礼乐志》:“春秋乡射,作於学官,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鏗鎗,不晓其意。”《宋史·礼志二十》:“ 五代 以来,正衙既废,而入閤亦希阔不讲, 宋 復行之。”
(3).不平常;罕见。 宋 苏轼 《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於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羣起而誚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省状元同郡》:“至 淳祐 甲辰,省元 徐霖 、状元 留梦炎 皆 三衢 人。一时士林歆羡,以为希阔之事。”
(4).指久别的情怀。《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王矩》:“ 矩 省奏,为 杜灵之 ,入船共语,称叙希濶。”
“希阔”是一个多义性较强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稀疏、稀少
指事物分布不密集或出现频率低。例如《汉书·外戚传》中“朝请希阔”描述皇后因罪减少参与朝会。宋代朱熹也以此形容礼义场所的冷清。
长久、时间跨度大
强调时间上的间隔久远。如《汉书·礼乐志》提到“希阔不讲”,指礼仪活动因年代久远而荒废。
罕见、不平常
形容事物特殊或超出常规。苏轼在《伊尹论》中批评“希阔之行”易遭非议,即指标新立异的行为。
久别的情怀
引申为因长期分离而产生的情感状态,常见于文学表达。
古典文献中多取“稀疏”“罕见”等本义,现代语境下需注意区分文学化表达与日常用法。如需引用古籍含义,建议优先参考《汉书》《宋史》等权威典籍。
『希阔』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希(xī)部和阔(kuò)部。
希部的字形来源于象形,表示稀少、少量。阔部的字形来源于会意,由门和贝两个象形字组成,表示大门敞开、宽广。
希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理想、希望充实、宽广。它常用来形容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心境或者表达对于拥有充实宽广生活的期望。
在繁体字中,希阔的写法为『希闊』。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写法中,希的字形为「希」,阔的字形为「廣」。
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希阔的含义:
与希阔相关的其他词汇有:
通过学习希阔这个词语的意义、构造以及相关词汇,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