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付圖籍。《淮南子·氾論訓》:“ 成王 既壯, 周公 屬籍緻政,北面委質而臣事之。” 高誘 注:“以圖籍付屬 成王 。”
(1).指宗室譜籍。《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舉適諸 竇 宗室毋節行者,除其屬籍。”《後漢書·伏隆傳》:“ 梁王 劉永 ,幸以宗室屬籍,爵為侯王,不知厭足。” 宋 王安石 《明堂宗室加恩制》:“爾列名屬籍,序位内朝。”
(2).戶籍。《後漢書·安帝紀》:“三月丙午,改元 延光 。大赦天下。還徙者,復戶邑屬籍。”
屬籍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法律和宗法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個人或家族被正式登記、歸屬于某個特定群體或系統的名冊或簿籍。該詞在古代與現代語境中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均強調官方或制度化的歸屬關系認定:
古代宗法制度下的核心含義(尤指皇族宗室)
指皇族宗室成員的譜牒或名冊,記載其世系、身份及與皇權的親疏關系。被列入屬籍意味着具有宗室身份,享有相應特權;反之,“削屬籍”或“除屬籍”則表示被剝奪宗室身份,從皇族名冊中除名。這是該詞在史籍中最常見的用法。
例證:《史記·孝景本紀》:“吳楚七國反,以誅錯為名。上問爰盎,盎曰:‘…今計獨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複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上默然良久,曰:‘…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乃使中尉召錯,…錯衣朝衣斬東市。…吳楚七國遂反。…(後)削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屬籍。”(此處指削除七國諸侯王的宗室屬籍)。
來源:司馬遷. 史記[M]. 中華書局點校本.
廣義的登記歸屬
可泛指将某人或某戶登記入特定的官方名冊或戶籍系統,确認其歸屬于某一行政、法律或社會群體(如戶籍、國籍、學籍等)。此義項強調官方記錄和身份确認的程式與結果。
例證:《唐律疏議·戶婚律》:“諸相冒合戶者,徒二年…疏議曰:…既為同居有所蠲免,相冒合戶,得此罪…即于法應别立戶而不聽别,應合戶而不聽合者,主司杖一百。” 雖未直接使用“屬籍”,但“合戶”、“别立戶”的操作即涉及戶籍(屬籍的一種)的歸屬登記與變更管理。
來源:長孫無忌 等. 唐律疏議[M]. 中華書局點校本.
現代引申與法律語境
在現代漢語中,“屬籍”一詞本身較少單獨使用,其概念多融入“戶籍”、“國籍”、“學籍”、“黨籍”、“會籍”等具體詞彙中。但在特定語境(如法律、曆史研究)中,仍保留其“正式登記歸屬”的核心含義。例如,在讨論國籍法時,可能涉及“喪失中國國籍即脫離中國國民屬籍”的表述(此為概念性使用,非直接引用法條原文)。
相關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九條:“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此條款體現了國籍(國家層面的屬籍)的喪失規則。
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Z]. 1980年頒布.
總結關鍵點:
參見:宗籍、戶籍、國籍、譜牒。
“屬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ǔ jí,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交付圖籍
指将重要的文書、地圖等資料移交他人管理。例如《淮南子·氾論訓》記載:“成王既壯,周公屬籍緻政”,意為周公在周成王成年後,将圖籍交付給他并歸還政權。
宗室譜籍
特指皇族或宗室的族譜名冊。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提到“除其屬籍”,即從宗室譜籍中除名;《後漢書》中“宗室屬籍”也指劉永因宗族身份被記錄在冊。
戶籍
泛指普通百姓的戶籍登記。《後漢書·安帝紀》中“複戶邑屬籍”即恢複百姓的戶籍和屬地身份。
卬州扁形動物表用筆辯襞方簿列慚恧馳奔遲遲吾行持股公司傳番炊米醇碧楚弄吳吹瘁貌單線鐵路旦夕之危丁泠高接橫調火天驕橫潔身累行潔祀濟南生金龜子具結潦雨兩髦良商靈快柳葉龍舌蘭髦蔽命風暖翠潘溢辟水犀切摯窮皮七市起頭氣下棄瑕忘過羣後趨士儒服埽史栅壘失群鼠瘡私勞宿遇糖類歎憾獺爪體胤偎亵湘山祠枵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