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ithet of a great conquering general] 神明而威武
将军乃神武雄才
(1).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易·繫辞上》:“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孔颖达 疏:“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叡知神武之君,谓 伏牺 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汉书·叙传下》:“皇矣 汉祖 ,纂 尧 之绪,实天生德,聪明神武。”《宋书·武帝纪上》:“若 刘公 自率众至 豫章 ,遣鋭师过 岭 ,虽復将军神武,恐必不能当也。”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清 姚鼐 《雄县咏周世宗》:“五朝庶见真神武,再世何难嗣守文。”
(2). 唐 时北衙军所属禁军名。《新唐书·兵志》:“自 肃宗 以后,北军增置威虎、长兴等军,名类颇多而废置不一。唯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总曰左右十军矣。”
(3).即 神武门 。 南朝 建康 皇宫西首门名。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不为蓴鱸笠泽,便挂衣冠 神武 。”参见“ 神武门 ”。
“神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神武”由“神”和“武”组成:
经典出处
源自《周易·繫辞上》:“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原指通过德行和威慑力(非暴力)使天下臣服,后演变为对统治者的称颂。
具体应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形容角色兼具智慧与力量,例如武侠小说中的“神武功法”,或用于赞美杰出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词源考据,可参考《周易》《汉书》等古典著作,或查阅故宫历史资料。
段落标题使用h2标签:《神武》的意思
神武这个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神”和“武”。
神字的部首是“示”,它是由“礻”和“申”两个部首组成。神字的笔画数是4画。
武字的部首是“止”,它是由“戈”和“止”两个部首组成。武字的笔画数是8画。
神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当中。在《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这篇文章中,有“毕国无神武,戎人不袭边城”。这里的神武指的是强大而无比的力量和武勇。
神武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神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神字的写法是“壬示刀”,其中壬是指汉字的一种变体形式。
神武这个词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中,例如:“他的武艺很高强,简直可以称为神武。”
与神武相关的组词有:神武门、神武山、神武县等。
近义词可以是:神勇、神气、武力等。
反义词可以是:懦弱、无能、平庸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