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税米的意思、税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税米的解释

即租米。《晋书·食货志》:“ 成帝 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亩税米三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税米”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实物税收形式,具体指作为租税征收的米粮。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税米(shuì mǐ)即“租米”,指农民向官府缴纳的粮食作为赋税,属于实物税范畴。这一术语多见于历史文献,与货币税相对。

  2.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 《晋书·食货志》记载:“成帝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亩税米三升”,说明东晋时期曾按田亩比例征收米粮,每亩税率约为三升。
    • 明代高启的诗句“已偿输税米,未觅卖文钱”也反映了税米在农业社会中的普遍性。
  3. 实物税的特征
    税米属于农业税的一种,直接以农作物(米)作为征税标的,常见于以粮食为主要经济产物的朝代。元代和明代进一步发展为“税粮”,延续了实物税形式。

  4. 相关概念

    • 近义词:租米、税粮。
    • 反义词:货币税、折色(将实物税折算为银钱缴纳)。

税米是中国古代实物税制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农业社会“以农养政”的特点,其征收方式和税率随朝代政策变化而调整。

网络扩展解释二

《税米》是一个含义非常具体的词汇,通常用来指代衡量粮食数量的单位。下面将逐一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税米》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税」和「米」。其中,「税」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与政府的征收和管理相关。它的字形包含五个笔画,形象地呈现了一张纸上面有一个竖立的横杠。而「米」则是一个单纯的字,表示水稻作物。它的字形包含六个笔画,以水稻的形象展示了一个垂直的竖杠和一个斜线。因此,「税米」的拼音可以解释为 shuì mǐ。 从字面意思上看,「税米」是指政府征收的粮食。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官员们通过赋税方式收取的粮食数量。在古代,粮食作为重要的交换工具和生活必需品,经常以米粒的形式来计算和收取。因此,「税米」一词就在这个背景下得以发展和广泛应用。 字体形式上,「税米」的繁体写法为「稅米」。在繁体字中,「稅」的字形稍有变化,但其含义和意义与「税」相同。 在古代,「米」的字形和现在有所不同。古时候,「米」的写法为「饣」。形状上看,「饣」字由三个部分构成:一个竖杠、一个横杠和一个斜线。这个字形是米的原始写法,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变成了现代的「米」字。 以下是一个关于「税米」的例句: 「政府从农民那里征收一定数量的税米,用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运作。」 与「税米」相关的组词包括「税收」、「米业」等。其中,「税收」指的是政府依法征收的各种形式的财政收入;「米业」则是指与米粮有关的农业生产和经营。 在近义词方面,「税谷」可以作为「税米」的一个替代词,它的意思指的是政府征收的粮食数量。而「减税」则是「税米」的反义词,因为它表示政府对税收的减免或减少。 综上所述,「税米」是一个用来衡量粮食数量的词汇,在古代具有明确的政府征收和管理粮食的概念。拆分部首和笔画后可以发现,其中的「税」与政府的征收与管理相关,「米」则代表水稻作物。其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字形上受到演变影响,繁体写法为「稅米」,而古时候「米」的写法为「饣」。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税米」的例句以及与之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拔萃出群白面客比辑笔墨之林璧月不敢高攀承侍除豁搭识低情曲意诋戏度料蛾眉方今風流膏兰告诵高温堆肥钩赜官健旱作回舟疾颠嶻然劲骨丰肌进气懻中鳜鯞口承口渴夸讲拦水坝乱亡买笑钱耄耄马上比武每日电讯报鄳阨蒙在鼓里庙瑟音靡碎木食拟谕暖眼偏国骈集穷池之鱼憩赏祁僮膳宿审判庭受遗死中求生诉告碎辞贪渔腆厚童蒙未平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