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平的意思、地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平的解释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 地平天成 ”。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地平江动 蜀 ,天阔树浮 秦 。”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羣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3).地平面;地平线。 清 恽敬 《杂说》:“盖地之体九万里,地平之上, 中国 所见日出,东西不及五万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隤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之外,目不见者则地平下矣。”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平"的汉语释义解析

"地平"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

  1. 地理学术语

    指地表平坦的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地平"定义为"地面平坦,无明显起伏",强调自然地貌特征。该词常见于地理学文献,如《水经注》载:"其地平敞,林泽沃衍",描述开阔平坦的地貌环境。

  2. 天文学与日常用语中的"地平线"

    "地平"可缩略指代"地平线",即地面与天空的分界。《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目力所及的地面与天空交接的圆周线",这一概念在航海、天文观测领域广泛应用。唐代诗人李贺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中,"天河"与"地平"的意象形成空间对比,体现文学化的天文描述。

  3. 古籍中的哲学引申

    在《庄子·逍遥游》"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的语境中,"地平"被赋予宇宙观内涵,象征自然秩序的平衡状态。此类用法多见于先秦典籍,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注:引用来源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庄子校注》等学术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地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 水土治理:源自成语“地平天成”(),指大禹治水后使水土恢复平衡,天地和谐的状态。如《尚书》记载:“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
    • 地面平坦:形容地势平整,如杜甫诗句“地平江动蜀,天阔树浮秦”()。
    • 地平面/地平线:指视觉中天地相接的边界,如清代恽敬所述“地平之上,中国所见日出”()。
  2. 引申比喻
    在成语中,“地平”可象征高远的目标或境界,如“志向如地平般广阔无垠”()。

  3. 建筑学专业术语
    指室内外地面所在的平面高度,常用绝对标高或相对标高表示(),例如施工图纸中标注的“±0.000”即地坪标高基准点。

  4. 文学意象
    常被用于诗歌表达孤寂或时空感,如钟晓阳笔下“夜泊时唯有地平线”(),刘禹锡“天高地平千万里”等()。

注意:日常使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含义,如地理描述、文学修辞或工程术语。若需进一步了解“地平天成”等典故,可查阅《尚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邦组板行麃麃标桩搀扶婆常科冲瀜丛荟殂夭渡槽惇谨芳芷风行草偃负背富国裕民广寒仙关思衡阳雁断狟狟话箱绘影图形甲舘嘉命谏书疥骆驼节岁笈囊僸佅兜离积势孔道噒噒邻保灵诲眉头眼脑迷漾軯喷气片鸿擗踊蒲葵潜绝诮难奇幻情重姜肱趋操去思热乡三弄神品石蜐失俪鼠步水醮思算宿本台檄望火楼消功消溶小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