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集国力。《管子·霸言》:“夫摶国不在敦古,治世不在善攻,霸王不在成曲。” 尹知章 注:“摶,聚也。”
“抟国”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抟国”读作tuán guó,核心含义为“聚集国力”。其中“抟”(tuán)意为“聚集、凝聚”,“国”指国家或国力。
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霸言》:“夫抟国不在敦古,治世不在善攻,霸王不在成曲。”
汉代学者尹知章注解:“抟,聚也”,即强调通过凝聚国力实现国家强盛。
语境分析
在《管子》的治国思想中,“抟国”与“敦古”(遵循旧制)形成对比,主张统治者应注重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而非单纯依赖传统或军事扩张。
引申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治理国家,统一天下”,这一说法可能结合了“抟”的凝聚之意与“国”的宏观概念,但需注意这是基于语境的扩展,并非原始文献直接定义。
相关词汇
“抟国”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用于学术讨论或古文研究。其核心思想(如集中资源、强化国力)仍可引申至管理学或国家战略领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管子》原文或权威注疏(如、3、5)。
抟国,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亲密地拥抱在一起,以示忠诚、团结和友爱。这个词具有积极的意义,强调团结合作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抟国的拆分部首是手部(扌)和辰部(辰),它们分别位于左边和右边。抟国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抟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这部古代文献中,是中国古代晋国的一个国名。在文化交流中,人们使用抟国这个词来表达团结、友爱和亲密的意义。
抟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摶國」。
在古代,抟国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在篆书时期,抟国的字形为「毟」字加上「国」字的边框。而在隶书时期,抟国的字形则更接近今天的形状,只是笔画顺序略有调整。
1. 他们抟国在一起,共同前进。
2. 这个团队抟国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 在困难时期,大家抟国一心,共渡难关。
1. 抟国友谊
2. 抟国合作
3. 抟国关系
1. 携手合作
2. 团结一心
3. 友好合作
1. 分崩离析
2. 疏离
3. 不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