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属词比事 ”。连缀文辞,排比史事。后亦泛指撰文记事。《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魏书·高祐传》:“至若 左氏 ,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观文殿》:“属辞比事,条贯有序。” 清 龚自珍 《语录》:“七十子之徒, 周 末 汉 初,去圣人则近矣,彼其徒之识道理,与属词比事,或尚不及后之大贤也。”
“属辞比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hǔ cí bǐ sh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原指通过连缀文辞、排比史实来记载历史,后泛指撰文记事或写作时对材料的组织与排比。例如《礼记·经解》中提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说明其与历史记载的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礼记·经解》或唐代史学著作。
《属辞比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比较次要的事物,间接地说明主要的事物。通常用来形容言辞巧妙地表达意思。
《属辞比事》由三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属、辞和事。其中属的部首是尸,辞的部首是辛,事的部首是口。
属的笔画数为11画,辞的笔画数为8画,事的笔画数为7画。
《属辞比事》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九年》中:“身尝上病于请薄于蔡郑属辞比事以戮民也。”意为哀公患病时,他以民间流行的比喻来掩饰出征蔡郑的真正目的。
《属辞比事》的繁体写法为「屬辭比事」。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属、辞、事的字形有些差异,但整体意思和现代没有太大区别。
例如,一位演讲者可能会使用精巧的比喻,通过次要的事物来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这就是属辞比事的运用。
组词:属实、属意、辞章、事实
近义词:比喻、类推、举例
反义词:直言、直白、明示
保洁鄙闇逼壤博物不育彩鹢虫丝村伍达臣达御调号东行西步阏蓬鄂衾凡闇飞魄羔子各行其是公车管城子还资荷扇讙兜还钱火轮三昧绛采骄竪解簪金棺几悟靠把矿山拉场子猎书理工灵帏美姐门仆南洋大臣畔道炮熬平秩辟雝妻舅忍气吞声瑞士人散鼓盛旦失道石癖瞤息淑贤岁俭胎发同岁五花度牒獮猴桃西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