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布的意思、疏布的详细解释
疏布的解释
素布;粗布。《礼记·礼器》:“犠尊疏布鼏。” 孔颖达 疏:“疏,麤也。鼏,覆也。谓郊天时以麤布为巾以覆尊也。” 唐 杜甫 《逃难》诗:“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明史·循吏传·汤绍恩》:“为人宽厚长者,性俭素,内服疏布,外以父所遗故袍袭之。”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太孺人身所御者,疏布縞衣,补纫至再三,而澣濯必使其鲜洁。”
词语分解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 布的解释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流传,散播
专业解析
"疏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粗疏的麻布或织造较为稀疏的布。具体解释如下:
-
字义解析:
- 疏:本义指疏通、疏导,引申为事物之间空隙大、不紧密、粗糙。在描述织物时,特指经纬线之间的间隙较大,质地不细密。
- 布:指用麻、葛、棉等纤维织成的织物的总称。在古代,主要指麻布。
- 因此,"疏布"字面意思就是织得稀疏、质地粗糙的麻布。
-
具体含义与用途:
- 粗麻布:这是"疏布"最直接的含义。区别于精细的丝绸或织造紧密的细麻布,疏布是较为低档、粗糙的织物。
- 古代礼仪与日常用品:
- 丧服:在古代丧礼中,"疏布"常被用作制作丧服的布料,体现其质朴、粗陋的特点,符合丧礼的哀戚之情。例如,《礼记》中记载丧服用"疏布"。
- 祭祀用品:也用于包裹或覆盖某些祭祀用品。
- 日常穿着与用品:平民百姓或特定场合也可能穿着或使用这种粗布。
-
现代理解:
- 在现代汉语中,"疏布"一词已非常罕用,属于古语词。其含义可以理解为粗麻布或粗布。当我们阅读古籍或研究古代文化、礼仪时,会遇到这个词。
权威来源参考依据(基于经典辞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对"疏布"的解释明确指向"粗布",并引用《礼记·丧大记》等古籍作为书证,说明其在古代丧服制度中的用途。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未提供链接)。
- 《辞源》(修订本):解释"疏布"为"粗布",同样引用《礼记》等文献佐证其用于丧礼。来源:商务印书馆(未提供链接)。
- 《说文解字》及古代注疏:虽然《说文》本身可能未直接收"疏布"词条,但对"疏"字("通也",引申为稀疏)和"布"字("枲织也",枲即麻)的解释是理解该词的基础。历代注疏(如郑玄注《礼记》)对相关记载的阐释是理解其具体语境的关键。来源:古代典籍(未提供链接)。
- 《周礼》、《仪礼》、《礼记》等儒家经典:这些文献中多次出现"疏布"一词,具体描述了其在礼仪(特别是丧礼和祭祀)中的实际应用,是理解该词历史文化背景的最直接材料。来源:《十三经注疏》(未提供链接)。
“疏布”指古代一种织造稀疏、质地粗糙的麻布。它主要用于制作丧服、包裹祭祀用品,或作为平民的日常衣料,体现了其质朴、粗陋的特性。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属于古语词,其含义可理解为粗麻布或粗布。对其理解需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和礼仪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疏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疏布指素布或粗布,即未经精细加工的布料,质地较为粗糙。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文献中均有记载,例如《礼记·礼器》提到“犠尊疏布鼏”,孔颖达注释为“疏,麤(粗)也”,说明古代祭祀时用粗布覆盖礼器。唐代杜甫的诗句“疏布缠枯骨”也体现了其作为简陋材质的用途。
二、字义分解
- 疏:本义为“疏通”,引申为“粗糙、稀疏”,如《明史》中描述汤绍恩“内服疏布”,即强调布料的粗朴。
- 布:指用棉、麻等织成的材料,古代也指钱币或宣告行为,此处特指织物。
三、文献例证
- 礼仪用途:古代祭祀时用疏布覆盖尊器,体现庄重与质朴(《礼记》)。
- 生活描写:杜甫诗中用“疏布缠枯骨”反映战乱中百姓的贫苦。
- 人物品性:《明史》记载汤绍恩穿疏布衣物,突出其节俭的品德。
四、相关延伸
“疏布”在古籍中多与简朴、实用相关联,与“锦缎”等精细织物形成对比。此外,竹制疏布(如“竹疏布”)是古代南方用竹子纺织的特殊粗布,但此义项使用较少。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典》《礼记》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沙山宝传刨床苞罗炳灵公才量昌辰承符吏春秋榜大仪凋胡弟门抵债泛濆非不凤袄風雨飄颻佛院拊股敢自狗民国狗腿归真寒飔荒谬嘉服家塾刻本景焕旌旗蔽日谨善九征魁蛤雷氏琴攞袖揎拳墨池记泥补狞视奴性俳谐体佩璲偏肥辟置弃废秋料全影劝侑然爇入宅上山食分世器肆法岁序肃治探花筵拖发为文先达虓士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