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仪的意思、大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仪的解释

(1).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文选·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迴地游。” 李善 注:“大仪,太极也。以生天地谓之大,成形之始谓之仪。”

(2).仪范;大6*法。《管子·任法》:“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鬼谷子·内揵》:“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陶弘景 注:“仪者,法也。”

(3). 唐 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吏部尚书为大天,礼部为大仪。”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仪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大仪”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哲学概念(太极/混沌之气)
    指宇宙生成之初的混沌状态,即太极。这一解释源自《文选·张华<励志诗>》中的“大仪斡运,天迴地游”,李善注称“大仪,太极也”。该义项强调宇宙万物的本源,常见于古典文献的哲学论述。

  2. 礼法规范(仪范/大法)
    表示礼仪典范或治国大法。如《管子·任法》提到“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此处指君主制定国家法度的权威性。此用法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与伦理体系中的核心准则。

  3. 官职别称与宫廷等级

    • 唐代礼部尚书别称:见于汉典等来源,但具体历史用例较少。
    • 嫔妃等级:宋代后宫制度中,“大仪”位列皇后及诸妃之下,与贵仪、淑仪并列,相当于前代九嫔。
  4. 历史地名与事件
    指今江苏仪征的大仪镇。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在此大败金兵,史称“大仪之捷”。据《宋史》记载,此战是南宋初期重要的抗金战役之一。

  5. 现代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大仪”形容庄严盛大的仪式,如国家庆典或传统祭祀,体现对礼仪规模的强调。


补充说明:需注意部分解释(如官职别称)因文献记载较少,可能存在朝代差异;而历史地名和事件则具有明确时空背景。如需深入研究,建议参考《宋史》《管子》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仪(dà yí)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大」和「仪」,共有12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仪式和礼仪文化。 在繁体字中,「大仪」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大仪」的一种写法是「大儀」,其中「儀」为「仪」的繁体字形式。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们应该遵守社会的大仪,尊重他人的权利。 2. 他在会议上做了一番大仪式的致辞,让人印象深刻。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 1. 仪式(yí shì):表示一种正式的活动或仪式。 2. 仪态(yí tài):表示一个人的举止或仪表。 3. 仪容(yí róng):表示一个人的外表和仪表。 一些近义词: 1. 礼仪(lǐ yí):表示社会礼节和规范。 2. 仪式(yí shì):表示一种正式的活动或仪式。 3. 规矩(guī ju):表示社会行为的规范。 反义词: 1. 不合时宜(bù hé shí yí):表示不符合当下的时尚或风气。 2. 不庄重(bù zhuāng zhòng):表示不得体或不正式。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捱风缉缝白萍奔驰玻室猜狂苌弘成训冲繁疲难宠奬宠柳娇花慈姑倅毛村父打赤膊大客冬温夏清浮浪人付清膏晷弓缴鹳井襘袺寒径弘美阛里怙过不悛徽风混唚昏星极法禁匾锦綉前程齑黍沮泽喀杂困蹴烺烺落纸蛮风瘴雨猛孤停的孟飨面里南天彯彯贫产品齐曲部上利折还奢竞湿姑试酒时失松软铁拐李豚胉斡难河遐服涎吐小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