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仪的意思、大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仪的解释

(1).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文选·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迴地游。” 李善 注:“大仪,太极也。以生天地谓之大,成形之始谓之仪。”

(2).仪范;大6*法。《管子·任法》:“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鬼谷子·内揵》:“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陶弘景 注:“仪者,法也。”

(3). 唐 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吏部尚书为大天,礼部为大仪。”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仪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仪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礼制范畴

指古代社会最高等级的礼仪制度,《周礼·春官》记载“大仪”为帝王祭祀天地、宗庙的典制,包含祭祀流程、乐舞规制及服饰仪仗等要素。唐代杜佑在《通典·礼典》中强调:“大仪者,国之重典,所以定尊卑、明秩序也”,体现其在等级社会中的规范作用。

二、天文哲学概念

《淮南子·天文训》以“大仪”指代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道始生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皆承大仪也”。此处“大仪”蕴含自然规律与天地生成之道。

三、官职名称

汉代设“大仪”为宫廷礼仪官,《后汉书·百官志》载其“掌朝觐、宴飨之仪”,负责监督百官仪容举止及典礼执行。宋代王应麟《玉海·官制》考据此职“秩比六百石,隶属太常寺”,属中级礼仪官员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大仪”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各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哲学概念(太极/混沌之气)
    指宇宙生成之初的混沌状态,即太极。这一解释源自《文选·张华<励志诗>》中的“大仪斡运,天迴地游”,李善注称“大仪,太极也”。该义项强调宇宙万物的本源,常见于古典文献的哲学论述。

  2. 礼法规范(仪范/大法)
    表示礼仪典范或治国大法。如《管子·任法》提到“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此处指君主制定国家法度的权威性。此用法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与伦理体系中的核心准则。

  3. 官职别称与宫廷等级

    • 唐代礼部尚书别称:见于汉典等来源,但具体历史用例较少。
    • 嫔妃等级:宋代后宫制度中,“大仪”位列皇后及诸妃之下,与贵仪、淑仪并列,相当于前代九嫔。
  4. 历史地名与事件
    指今江苏仪征的大仪镇。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在此大败金兵,史称“大仪之捷”。据《宋史》记载,此战是南宋初期重要的抗金战役之一。

  5. 现代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大仪”形容庄严盛大的仪式,如国家庆典或传统祭祀,体现对礼仪规模的强调。


补充说明:需注意部分解释(如官职别称)因文献记载较少,可能存在朝代差异;而历史地名和事件则具有明确时空背景。如需深入研究,建议参考《宋史》《管子》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位榜志蔽捍鄙狭不諐捕逐吹鼓手亶亶恭孝觥酌繮绳奸轨积浪羁縻尽辞景佩九纲开明兽开幕词拷较空崖宽勉来去老年人铃柝临祭利通直六嬖乱坠天花鲁男卤汁率举猫道灭鼠名公钜人墨水池陌头牛刀割鷄女乐傍傍抛物面镜破例啓锚气派七隩驱妖日居月诸上账施呈式凭师子花胎仙醓醢韬戈卷甲同袍违妄无地自容乌芋小虢新愁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