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廒商的意思、廒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廒商的解释

即场商。旧时盐商的一种。两 浙 盐场贮盐地方称廒,故名廒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廒商(áo shāng)是一个汉语历史词汇,特指中国古代(尤以明清时期为主)受官府特许、经营粮食仓储与贸易的商人。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源与构词

    • 廒(áo):本义指贮藏粮食的仓房,如“仓廒”、“廒间”。《说文解字》虽未直接收录“廒”,但其字形从“广”(表示房屋)从“敖”(有“仓廪”或“高大”之意),明确指向粮仓的功能。
    • 商(shāng):指从事买卖活动的人,即商人。

      组合“廒商”,字面意为经营粮仓的商人或与粮仓相关的商人。

  2. 历史定义与职能

    廒商并非普通粮商,而是具有特定历史背景:

    • 官府特许性质:廒商通常需获得官方许可(如执照),承担为官府收购、储存、转运粮食(尤其是漕粮或常平仓粮)的任务。他们与盐商类似,属于享有一定垄断或专营特权的官商群体。
    • 仓储与贸易结合:其业务核心围绕粮食仓储(廒)展开,包括粮食的收储、保管、粜卖(出售)、转运等。他们利用官仓或自建仓廒进行大规模粮食经营。
    • 连接官民:在漕运制度或常平仓体系中,廒商扮演中间角色,负责将民间粮食集中收购、储存,再根据官府指令进行平粜(平价售粮以平抑物价)或供应官方所需。
  3. 社会与经济地位

    • 廒商因掌握粮食这一战略资源,且与官府关系密切,往往资本雄厚,在地方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 其经营活动受官府严格监管,需承担相应义务(如保证仓储安全、按时完成征购任务),同时也可能利用特权牟利。
  4. 词义演变与现状

    “廒商”一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清朝中后期漕运制度的衰落和近代粮食流通体系的变革,这一特定的商人群体及其称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现代汉语中,“廒商”已成为一个历史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和研究明清经济史、商业史。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廒商”的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廒商”是旧时盐商的一种,特指两浙盐场(今浙江及江苏南部沿海盐区)中负责管理盐仓及销售的商人。其名称来源于“廒”(áo),即盐场中贮存食盐的仓库。

2. 词源与背景

补充说明
该词多见于明清时期盐务文献,反映了当时盐业专营制度下的分工体系。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可参考地方盐务志或经济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傲览卑秩俵着拨嘴撩牙不恁地参枢畅销晨曦池籞川军春天慈衷大过递呈独唱钝化多方面封识讽胁古初国将不国横尸遍野齁喘悔耻火铃捡点交牀积波激亢金银花九死一生峻酷临人鸾孤緑柱玉迷缠秘宇磨揣母老虎青春子认亏荏苒软缎杀气十六烷值首鼠两端伺衅思元耸企庭燎托形闻彻文殊窝坨儿五鬼屋上乌乌员下半旗饷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