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点的意思、霜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点的解释

斑白色。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鬢毛霜点合,襟泪血痕濡。” 宋 陆游 《晚春园中作》诗:“可堪霜点鬢鬚后,更值緑暗园林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霜点”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

一、气象学定义 霜点指空气在等压条件下冷却至0℃以下时,水蒸气对冰面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此时,水汽直接凝华成霜,常见于地面或物体表面。其形成条件包括:

  1. 空气湿度需接近饱和
  2. 地表温度低于0℃
  3. 静风环境更易形成(参考的夜间成霜过程)

二、文学意象 在古诗文中,“霜点”多比喻斑白色,尤指鬓发斑白: • 唐·元稹:“鬢毛霜点合” • 宋·陆游:“可堪霜点鬢鬚后” 此类用法通过霜的白色特征,形象化表达岁月痕迹。

补充说明: 霜点与露点的核心区别在于温度阈值——露点对应0℃以上水汽凝结成露,霜点则对应0℃以下的凝华现象(、4、6均有印证)。在农业领域,霜点温度监测对预防霜冻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霜点

霜点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用来描述气温低至足以使水汽凝结成霜的临界点。当气温降至霜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霜,覆盖在地面、植物、建筑物等物体上。

拆分部首和笔画

霜点的拆分部首是雨(雨点),它由13个笔画构成。

来源

霜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地理志下》中,形容气温降低至凝结点。后来,它成为描述气温的一种常用词汇。

繁体

霜点的繁体字为霜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霜点的写法与现代相似,由“雨”和“点”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晚上的霜点使得田野上覆盖了一层白茫茫的霜分。

2. 气温骤降,霜点提醒着人们要注意保暖。

组词

霜点的组词包括:霜、冰点、冻结、凝结等。

近义词

与霜点意思相近的词汇有:结露、冰点。

反义词

与霜点相对的反义词为:热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