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耰的意思、鉏耰的详细解释
鉏耰的解释
亦作“ 鉏櫌 ”。1.鉏和耰。锄田去草和碎土平地的农具。《史记·秦始皇本纪》:“鉏櫌棘矜,非錟於句戟长鎩也。”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诗:“公卿秉耒耜,庶甿荷鉏耰,一人慙百王,三推先亿兆。”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端午日与迟适远三子出游》:“惟当理鉏耰,教子蓺稷黍。”
(2).借指耕作。 宋 王安石 《白沟行》:“万里鉏耰接塞垣, 幽燕 桑叶暗川原。” 宋 苏辙 《蚕麦》诗之二:“鉏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词语分解
- 鉏的解释 鉏 ú 古同“锄”:“持鉏去草。” 诛灭;除去。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 耰的解释 耰 ō 古代弄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 播种后翻土、盖土。 笔画数:; 部首: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鉏耰”是古代农具的合称,具体含义如下:
1.单字释义
- 鉏(chú):通“锄”,指除草、翻土用的农具,形似铲,金属或木制头部,长柄。
- 耰(yōu):一种碎土、平整土地的农具,类似木槌或耙,用于播种后覆土或击碎土块。
2.组合含义
合称“鉏耰”泛指农耕工具,代指农业生产活动。例如:
《过秦论》中“鉏耰棘矜”(农民用农具和木棍作武器),象征底层民众的朴素力量。
3.文化引申
在文学中常隐喻:
- 农民阶层:如《盐铁论》以“鉏耰”指代务农者。
- 质朴与抗争:简陋农具对比精良兵器,凸显民众反抗精神。
4.现代关联
现代中文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成语引用(如“耰而不辍”形容坚持劳作)。
若需具体文献例证或字形演变,可进一步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鉏耰》的问题!
词义:《鉏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为“耕种”。
拆分部首和笔画:《鉏耰》由“金”和“耳”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3个笔画。
来源:《鉏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东方未明》中,用来描述农耕的场景。
繁体字:《鉏耰》的繁体字为「鋤耰」。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鉏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也是采用钅和耳的部首,形状与现代写法接近。
例句:他手持鉏耰,忙碌在田间,耕种着丰收的希望。
组词:鉏犁、鉏地、耰耨等。
近义词:耕耘、农事,也可以用于指代农耕的工具。
反义词:扒黄、久旱。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