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conventional and unrestrained;dissipated;dissolute] 放荡
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汉书》
放荡不循规矩。《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颜师古 注:“跅者,跅落无检局也。弛者,放废不遵礼度也。”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才者以跅弛而弃,不才者以平稳而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当是时,西人之跅弛无能,不得志於故里者,輒相率来 华 ,干謁求售。”
跅弛(tuò chí)是汉语中一个形容人性情或行为放荡不羁的书面语词汇,具有鲜明的古汉语色彩。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行为不受常规礼法约束,性情放纵散漫,不拘小节。常用来形容人狂放洒脱、不循规蹈矩的状态,隐含对传统礼教的疏离感。例如《汉书·武帝纪》载:“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中“跅弛之士”即指不受世俗束缚的豪放之人。
该词由“跅”(脚踏不平,喻行为越轨)与“弛”(松懈、放纵)复合而成,字面强调脱离规范束缚的意象。后世引申为对自由不羁人格的文学化描述,如明代归有光《与沈敬甫书》称:“若跅弛之士,豪举之侠,非不可用,顾其心难制耳。”
属书面雅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评论,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注意其贬中寓褒的语境差异:既可批判无节制的放纵(如《清史稿》斥“跅弛妄为”),亦可赞赏超凡脱俗的才情(如称李白“诗才跅弛”)。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
“跅弛”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tuò chí,含义为放纵不羁,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性格不受约束、不拘礼法。例如在《武帝求茂才异等诏》中,该词被用于强调对不拘一格人才的重视。
这个词多见于古典文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语境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原文或类似古典作品。
百无一漏白云亲舍棒老二暴内陵外贲宠裨赞才望高雅抄没崇墉撮鸟大刀头敌工峨峨汤汤蜂午凤仪兽舞杠台高剑父桂蟾贵资瞽议害喜豪帅横力鸿图虎窟龙潭火石袋降廉浄境精整兢灼锦袍仙巨苽军政司剧戏考官可行口是心非六街三陌鸣跸敏覈内谒棚户青牙七女池劝饬犬马恋主屈矫洒海剌山坞赊欠谥议竦辔庭辩畏肃闻徤屋面闲花埜草险衅仙音院席履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