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虛的意思、守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虛的解釋

(1).保持虛靜。《鄧析子·無厚》:“是知大道,不知而中,不能而成,無有而足。守虛責實而萬事畢。” 晉 庾敳 《幽人箴》:“幽人守虛,仰鑽玄遠,敢草斯箴,敬咨黻冕。”

(2).謂心力衰弱。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趙相汝南李統》:“久抱重疾,氣力羸露,耳聾目眩,守虛隕越,自分奄忽填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虛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由“守”與“虛”兩個語素構成。從《漢語大詞典》的釋義來看,“守”本義為護衛、保持,引申為遵循某種原則或狀态;“虛”則指空虛、虛無,在道家思想中特指“道”的本體狀态。

在《道德經》第十六章中,“緻虛極,守靜笃”構成了道家核心修養觀,其中“守虛”可理解為保持心境空明,排除物欲幹擾的修行方式。王弼注《老子》時強調“虛其心而實其腹”,說明守虛并非消極避世,而是通過精神淨化達到與自然之道相合的狀态。

《莊子·人間世》進一步闡釋:“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此處将“守虛”提升為精神修養的方法論,主張以虛空包容萬物,與天地之氣相通。現代《辭海》将其概括為“道家主張的保持心靈虛空澄明的修養方法”。

該詞在當代語境中衍生出雙重内涵:既指傳統哲學中“虛靜無為”的處世态度,也指現代人調節心理壓力的修養方式。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大辭典》指出,守虛思想對東方禅修、藝術創作中的留白美學均産生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守虛”是一個具有哲學和醫學雙重内涵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哲學含義:保持虛靜

指道家思想中追求内心空靈、無為的狀态。例如:

  1. 《鄧析子·無厚》提出“守虛責實而萬事畢”,強調以虛靜之心應對萬物;
  2. 晉代庾敳《幽人箴》中“幽人守虛,仰鑽玄遠”,描述隱士通過守虛達到精神超脫;
  3. 修道典籍中強調“内守虛無”,如“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為何思慮”(道教修行要訣)。

二、醫學含義:心力衰弱

指人體氣血不足、精力衰竭的病理狀态:

  1. 漢代應劭《風俗通》記載“氣力羸露,耳聾目眩,守虛隕越”,描述重病導緻的虛弱;
  2. 古代醫案中多用于形容久病後“心力衰弱,自分奄忽填壑”的危重狀态。

三、當代應用

現代語境下,該詞更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傳統文化解讀,如詩詞創作中的“守虛明志”表達,或道家養生理論中的靜心法則(需注意低權威性、5中的現代用例需謹慎參考)。

注:如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鄧析子》《風俗通》等典籍,或訪問漢典網等權威詞典平台。

别人正在浏覽...

白薠白首郎棒老二贲豚慘顇藏否草料陳愬侈侈叢脞倒踬釣鳌客地財跌跌沖沖亸免法古反剪吠瑠璃飛生豐堂伏魄幹晷骾骨葛天氏攻占乖和管執核試驗擐甲魂幡澆愁鯨膏計囑開果快舉來翰老糊塗兩辭列籍梨花粉齯齒逆争颦蛾前除戚寵汽輪瓊罂柔仁設享折葼松椿隨感俗譽鐵掌薇藿夏癸霞縷閑闌錫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