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anger and disaster;calamity]∶危险和灾难
遇到危难
(2) [dangerous and difficulty]∶危险困难
涉危难之路
危险和灾难。《战国策·楚策一》:“ 秦 兵之攻 楚 也,危难在三月之内。” 唐 韩愈 《鄠人对》:“或陷于危难,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之逆乱,以是死者,乃旌表门閭。”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作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
“危难”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危险与灾难并存的情境,通常用来形容个人或群体遭遇重大困境时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危险和灾难
指可能造成严重损失或伤害的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例如:“地震时,消防员常在最危难时挺身而出”。
危险且困难的处境
强调在危险中伴随难以克服的挑战。例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危难”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对重大事件或历史节点的描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程度和范围。例如“涉危难之路”指主动应对困境。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用法,可参考《辞海》或《现代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在汉语中,危难是一个十分常用且复杂的汉字。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侧是卩部,右侧是匕部。它的总笔画数是10画,在汉字中属于中等复杂的字。
危难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汉字,其意思是处于危险和困难之中。危险意味着可能导致伤害、不幸或灾难,而困难意味着面临挑战、困境或艰难。因此,危难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任何可能给人带来潜在威胁或困扰的情况。
在繁体中,危难的写法是「危難」。繁体字中的「危」与简体中的写法相同,而「難」表示困难。繁体字更接近古代汉字的形态,给人一种历史感。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演变。在古文中,危难的写法是「危困」。这种写法通过两个明确的字形,表达了危险和困难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使用危难一词的例句:
与危难相关的词语还有:
通过对危难这个词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并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它。这个复杂的汉字提醒我们面对危险和困难时保持警惕和勇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