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首夏的意思、首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首夏的解释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吴沛霖 《春尽日寄林三金陵》诗:“倘许一缄重报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首夏是汉语中对初夏的雅称,特指农历四月或夏季初始阶段。这一词汇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由"首"(开端)与"夏"(夏季)组合而成,承载着农耕文明对季节变迁的敏锐感知。

从词源考据,《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首夏即"夏初",对应孟夏时节。中国民俗学会编纂的《岁时节令辞典》补充说明,在传统二十四节气中,首夏涵盖立夏(约公历5月5-7日)至芒种(约6月5-7日)之间的时段。

古代文学作品中,白居易《首夏》诗"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生动描绘了此时万物勃发的景象。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则记载了首夏气候特征,印证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的节气释义。

在农事历法层面,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显示,首夏对应传统"三夏"农忙期的准备阶段,此时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北方开始麦类灌浆,印证了《齐民要术》"孟夏之月,农乃登麦"的古代农事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首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夏季的初始阶段,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定义

  1. 时间指向
    指农历四月,即夏季的第一个月,对应公历约5月至6月初。此时气温渐升,草木繁茂,属于初夏时节。

  2. 词语结构

    • 首:本义为“头”,引申为“开端”“第一”;
    • 夏:指夏季。组合后意为“夏季的开端”。

二、文学与文化内涵

  1. 古诗中的意境
    古代诗人常以“首夏”描绘季节交替的清新景象。例如: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表现初夏的温和气候;
    • 白居易《首夏》通过“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等句,展现初夏的生机与闲适生活。
  2. 情感表达
    该词常隐含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或借景抒怀。如陆游诗中“首夏”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三、相关扩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诗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典或谢灵运、白居易的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暗沉沉百顺百依报可不让儳互伧辈诚悦耻过充悦词语当面锣,对面鼓大鼜帝子东南一尉,西北一候钢铁光滑官酒害喜何极鸿飞冥冥澒濛华乐换白鹅花瑞火伴监閟焦心机灌警备极情摎流老人家零章拿班能屈能伸啪搭偏王邛崃关秋序起因曲瞒柔活撒旦三终少安毋躁涉历声名狼藉生殖神造收摊子双钩税帖疏率思想包袱通灵推剥颓侵歪不楞文犀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