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寿的酒杯。《汉书·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觴九行,謁者言‘罢酒’。” 晋 潘岳 《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八:“年年织作昇平字,高映 南山 献寿觴。”《宋史·吕蒙正传》:“ 蒙正 至 洛 ,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觴,怡然自得。”
“寿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òu shāng,由“寿”(长寿)和“觞”(古代酒器)组成,其含义和文化背景如下:
字面意义
指祝寿时所用的酒杯,如《汉书·叔孙通传》中记载的宴饮场景:“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
文化内涵
古代常用于家族聚会或节庆场合,象征对长寿的祝愿和喜庆氛围。例如宋代吕蒙正归隐洛阳时,“子孙环列,迭奉寿觞”的记载,体现了其礼仪性和家族凝聚力。
“寿觞”既指具体的祝寿酒杯,也象征祝寿的礼仪和欢庆场景,承载着古代对长寿的追求和家族社会文化。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典》或《宋史》等文献。
寿觞是一个成语,意为举杯祝寿。它形容在寿宴上举杯喝酒,祝贺寿星的长寿。
寿觞的拼音是shòu shāng。
寿的部首是“⺗”(士),总笔画数为7。
觞的部首是“⺢”(罔),总笔画数为10。
寿觞一词起源于《诗经·子衿》:“乃言曰:来旬之郊,固多神武。我欲因之,观于其野。”这是说在某个时间和地点举行寿宴,观看神武的表演。后来,这个词渐渐演变为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祝寿行为。
在繁体字中,寿觞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在古代,寿觞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其中,“寿”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壽”,“觞”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觴”。这是因为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改变。
1. 寿觞之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
2. 我们举起寿觞,向寿星表示祝福。
团圆寿觞、举杯寿觞、花好月圆寿觞
祝寿、祝贺寿星、祝福
寿觞的反义词为寿殇,意为祝寿的同时也带有对逝者的悼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