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漕贡的意思、漕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漕贡的解释

(1).指漕试。 宋 文天祥 《龙泉县监漕乡举题名引》:“ 卢陵 诸老发身, 六一公 、 澹庵 以学舍, 益公 、 诚斋 以乡举, 献简公 以漕贡。”

(2).漕运贡米。 清 魏源 《<海运全案>序》:“维时辅臣力赞,大府僉同,而臣 长龄 适藩南服,綰海国漕贡,廼襄议,廼筹费,廼遴员,廼集粟,廼召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漕贡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专有名词,指通过漕运系统向中央缴纳的实物赋税,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该词由“漕”与“贡”二字组合而成:“漕”指利用水路运输粮食等物资的官方系统,始见于《说文解字》对漕字的注解“水转谷也”;“贡”则源自《尚书·禹贡》记载的“任土作贡”制度,即各地按物产向中央进献。

在具体实施中,漕贡制度自秦汉时期初具规模,至唐宋时期形成完备体系。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代每年经大运河输送至长安的漕粮达四百万石,包括江南地区的稻米、丝绸及地方特产。明代漕贡范围进一步扩大,《明会典》载录漕船除运输税粮外,还需搭载官窑瓷器、织造局绸缎等贡品,形成“正兑”“改兑”两类漕粮征收标准。

漕贡制度的运行依托于漕河、仓储、漕军三大体系,宋代《漕运通志》详述了漕船编组、沿途闸坝管理及“转般法”仓储制度。这一制度在保障中央财政的同时,也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评述“漕贡之利,半在输赋,半在通商”。随着海运兴起,漕贡制度于晚清逐步废止,但其历史影响仍见于地方志及历代典章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漕贡的详细解释可从历史制度、语义演变两个维度展开,综合权威资料分析如下:

一、字词构成

漕贡由「漕」与「贡」组合而成:

二、核心含义

  1. 漕试(科举制度)
    宋代特有的选拔考试方式,由转运司(漕司)主持,面向官员亲属及地方士人。例如南宋文天祥在《龙泉县监漕乡举题名引》中提及“献简公以漕贡”,即指通过漕试获得举人资格。

  2. 漕运贡米
    指通过漕运系统向中央输送的粮食。清代魏源在《海运全案》序言中记载漕贡为海陆运输贡米的具体实践。

三、语义延伸

现代语境中,漕贡被引申为形容大规模运输或集体贡献行为,例如描述企业为国家经济输送资源或人才的努力。

四、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龙泉县监漕乡举题名引》《海运全案》等原始文献(参考、4、8)。

别人正在浏览...

办集备数摈逐称声耻愧慈柔存放蹉雹黨委放眼丰鉴风瞀干柴港鱼膏剂根深蒂固供不应求共模宫帏宫鸦光显花历黄帝子孙花源火苗火硝互用降贵纡尊骄浮轿行戛云稽考赆贽倦烦烂襟襟立僵溜肩膀流言鸾书乱真马蹄迷惶南革捏舌泥泞蛆蝇赏光沈鲍沈木诗负叔敖殊建讨击挑鬓头同牀外夷巫云相耦纤过纤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