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受到他国的征伐。《史记·苏秦列传》:“诸侯赞 齐 而王不从,是国伐也。”
“国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细微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指国家遭受其他诸侯国或外敌的军事征伐。该词强调被动性,即本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详细说明
词源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诸侯赞齐而王不从,是国伐也。”,意为当诸侯支持齐国而君王不听从建议时,国家会招致他国讨伐。
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国伐”解释为“国家主动出兵攻打他国”,但根据权威文献和多数考证,此说法不准确。正确含义应聚焦于“被征伐”的被动状态。
构词解析
注意事项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原文或权威古籍注疏,以更全面理解其历史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