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俗的情趣、格调。 宋 梅尧臣 《胡公踈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今知贤人趣向同,玩好託情忘俗格。”
“俗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俗格”指世俗的情趣或格调,常与高雅、脱俗的审美取向形成对比。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梅尧臣的诗歌《胡公踈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今知贤人趣向同,玩好托情忘俗格。”
此处通过“贤人趣向”与“俗格”的对比,强调文人雅士超越世俗审美的精神追求。
多用于文学艺术领域,例如:
当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商业化、同质化现象的批评,例如某些流行文化作品被认为“落入俗格”。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典籍与现代词典释义。如需具体例句或深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俗格》是一个汉字词汇,意为俗世的规格、准绳或规矩。它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普通、平凡或常见的程度。
《俗格》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亻”和“匚”,共计8个笔画。
《俗格》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是由古代的文字学家所定义和解释的。它的用法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文献和经典作品。
《俗格》的繁体字为「俗擱」。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俗格」有可能使用不同的字形。然而,在传世文献中,我们一般见到的仍然是和现代相近的字形。
1. 他不喜欢墨守成规,而是以自己独特的俗格来行事。
2. 这个故事平淡无奇,毫无俗格可言。
1. 俗文化:指一种普遍流行的、与传统文化相对的大众文化。
2. 格律:指诗歌的形式和规范。
普通、常见、平凡
精英、非凡、非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