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藜蒸的意思、藜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藜蒸的解释

亦作“ 藜烝 ”。采藜的嫩叶蒸熟为食。多指粗劣之食。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夫説粱饭食肉,有好於面目,而不若糲粢藜烝之可食於口也。”《梁书·处士传·诸葛璩》:“事亲有啜菽之窶,就养寡藜蒸之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藜蒸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以藜科植物为原料的蒸制方法,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一是指用藜茎编织的蒸煮器具,二指以藜草为燃料的炊事方式。该词最早见于《淮南子·主术训》"藜蒸不熟"的记载,汉代高诱注称"取藜之茎为蒸,燃之于甑"(《汉语大词典》第9册),印证了其作为烹饪载体的功能属性。

从植物学角度考察,藜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坚韧且燃烧充分,特别适合作为燃料使用。《齐民要术》记载藜草"可作炊爨"(中华书局校释本),说明其作为生活燃料的实用价值。在饮食文化层面,《后汉书·崔骃传》"饭茙藜之食"李贤注引《尔雅》释义,佐证了藜类植物在古代饮食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藜蒸器具的形制在考古发现中有所印证。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甑器,其底部箅孔结构与《说文解字》"蒸,析麻中干也"的描述相符(《殷周青铜器通论》),为理解先秦蒸饪工艺提供了实物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藜蒸"归入历史词汇类目,标注其词义演变的历时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藜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指采集藜(一种草本植物)的嫩叶蒸熟后作为食物,常用来代指粗劣、简单的饮食。该词也写作“藜烝”,多见于描述生活贫困或饮食朴素的语境。

  2. 文献出处与用法

    • 汉代王符《潜夫论·实贡》提到:“夫説粱饭食肉,有好於面目,而不若糲粢藜烝之可食於口也。”此处以“藜烝”对比精米肉食,强调粗食虽简却能果腹。
    • 《梁书·处士传·诸葛璩》记载:“事亲有啜菽之窶,就养寡藜蒸之给。”进一步用“藜蒸”体现生活清贫的状态。
  3. 象征意义
    该词不仅描述具体食物,更引申为安贫乐道或物质匮乏的象征,常见于古代文人表达简朴生活态度的文本中。

  4. 植物特性补充
    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呈三角形,花小且黄绿色,嫩叶可食用,但口感粗糙,故被视为粗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文化背景,可参考《潜夫论》《梁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骜夏白话戏摆脚边罏草堂册勋沉湎酒色创革楚贡挫屈丹鼎顿入法施高国关闸孤窆孤弱海狮堠楼减黜江宁将于疾暴魪品嗟咏急功近利举世瞩目开锣渴暍凌籍柳脸留狱龙江虎浪隆中顾耄安稚嬉酕醄目见乃心囓镞罢马匹耦襁系牵牛浅熟全守曲裾驱扇审曲时来运来贳貣说咷塑料薄膜棠梨馆探马赤军鼗铎桃门体覆舞干物体香象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