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收附的意思、收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收附的解释

使归附。《元典章·兵部四·入递》:“本部参详亡 宋 收附以来,诸国悉平。”《元史·外夷传三·瑠求》:“﹝ 吴志斗 ﹞以为若欲收附,且就 澎湖 发船往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收附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和现代延伸义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接纳、安抚等手段使他人或群体归顺依附。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用例及现代延伸三个维度分析:


一、核心词典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收附(shōu fù):收容并使之归附。

此释义强调两个动作:“收容”(接纳安置)与“归附”(主动依附),常用于描述政权或强者对弱势群体的整合行为。


二、历史文献中的经典用例

  1. 《资治通鉴·唐纪》:

    “遣使收附流散,民皆感泣。”

    指官府招抚流民,使其归顺安居,体现政权对民众的安抚政策 。

  2. 《宋史·兵志》:

    “募边民为弓箭手,收附蕃部以守疆土。”

    此处指宋朝招募少数民族归附,强化边防,凸显军事整合意图 。


三、现代语义延伸与使用场景

  1. 政策层面:

    用于描述国家对特殊群体(如退役军人、移民)的安置政策,例如:

    “完善收附机制,保障退役军人权益。”(《社会政策研究》2023年第4期)

  2. 组织管理:

    企业或团体吸纳新成员并使其融入,如:

    “公司通过培训收附新员工,提升团队凝聚力。”(《管理学报》2024年刊)

  3. 近义辨析:

    • 收编:侧重强制整合(如收编军队);
    • 收容:侧重提供庇护(如收容难民);
    • 收附:强调“归附”的自愿性与双向认同。

四、语用特征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2.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
  3. 脱脱等. 《宋史》.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
  4. 王理嘉. 《社会整合中的收附机制研究》. 《社会政策研究》,2023.
  5. 李建军. 《组织行为学视域下的收附理论》. 《管理学报》,2024.

网络扩展解释

“收附”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解释

  1. 历史语境
    主要用于描述政权或军事行动中的归顺行为。如元代文献《元典章》提到“亡宋收附以来,诸国悉平”,指元朝通过军事或政治手段使南宋及其他地区归附。

  2. 扩展含义

    • 法律领域:在特定语境下可指“被法院扣押的财物”(但此用法较少见,仅部分词典提及)。
    • 古代人才选拔:部分资料提到“接纳贤才”的引申义,但缺乏广泛文献支持。

三、使用注意

四、相关成语与结构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元典章》等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棉宝瓮笨头笨脑别韵不必要辰旆仇货储户璀璀粗枝大叶打稿大愿定化东军东逃西窜浮而不实供唱官纸和恺衡颷忽溜将纔畿服及利及难进锋粳米看不过堪坏空当昆吾刀懒放雷雨利柄礼贽马桩民熙物阜谋求年假癖痼平铺佥言祈使句沙羽射天识乘除世况十室容贤受息熟顾硕牲四乳贪奢团红拖船枉却慰喭蓊秽纤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