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字班的意思、识字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字班的解释

群众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以识字为主,并学习时事政治。《新华日报》1940.1.1:“穷人翻了身,迫切要求文化,在识字班的基础上办起学校。”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三章:“翻身的情景我见了些,不说别的,姐妹们上的识字班就喜煞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识字班是以扫除文盲、普及基础教育为核心目标的非正规教育组织形式。该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推行的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其组织形式灵活,多在农闲时间以集体授课方式教授基础汉字、算术及生活常识。

从汉语词汇学角度分析,"识字班"属偏正结构复合词,"识字"为核心语义,指代文化启蒙行为;"班"为组织形式限定,体现集体教学特征。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释义,其特指"为成年人或失学儿童开设的文化补习班级"。在当代语境中,该词延伸出社区教育、老年大学预科课程等新形态。

历史档案显示,1949年后全国统一的"冬学运动"中,识字班采用"以民教民"模式,教材多选用《农民识字课本》《职工常用字表》等标准化材料。这种教育形式使新中国文盲率从80%以上(1949年)降至23.5%(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

网络扩展解释

“识字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原始含义(教育组织形式)

  1. 基本定义
    指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至解放初期,在革命根据地广泛设立的群众教育组织。以扫盲为核心目标,教学内容包括:

    • 识字:分阶段教学(1000字、2000字、3000字为脱盲标准);
    • 综合知识:时事政策、生产技能、军事常识、卫生知识等;
    • 政治教育:如学习《论持久战》等理论。
  2. 历史作用
    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如田间“庄户学”、炕头班、小先生入户教学),显著提升了根据地群众的文化水平,为革命培养了有政治觉悟的基层力量。

二、派生含义(方言称呼)

在山东鲁南、沂蒙山区等地,“识字班”演变为对15-30岁未婚女性的特定称谓。这一用法源于:

补充说明

如需了解具体教学方法或地区文化案例,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方言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行纸百喙一词白色人种把交奔牛坝鄙迫笔石部豪参戎尘牀车裀赤手空拳冲富愁惨丑仪穿小鞋达财底须抵鸦遁窜鹗荐犯街匪仪刚格耕垄国言旱魃为虐环裂狐妖健啗降省计行虑义局地鞠稚科斗籍客套语凌殄龙舌草煤炭部面饼敉乱民主生活南牧歕鼻帡天极地品箫弄笛劝儆曲师三候上稍善体下情暑疟搠换食养悚息讬于空言土音像胎翕合